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經濟戰英文解釋翻譯、經濟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economic war

分詞翻譯:

經濟的英語翻譯:

economy; financial condition; income
【醫】 economy
【經】 economies; economy

戰的英語翻譯:

battle; fight; war

專業解析

經濟戰(Economic Warfare)指國家或政治實體通過系統性經濟手段實現戰略目标的非軍事對抗形式,其核心特征是利用貿易、金融、投資等政策工具削弱對手競争力。以下為漢英雙解框架下的關鍵解析:

  1. 定義與範疇

    經濟戰在《牛津英語詞典》中被定義為“使用經濟措施(如貿易禁運、資産凍結)破壞敵方經濟的策略”[來源1]。中文語境中常與“貿易戰”“制裁戰”互換使用,例如中美關稅争端(2018-2024)即被IMF定義為典型經濟戰案例[來源2]。

  2. 實施工具

    包含三類核心機制:

    • 限制性措施:關稅壁壘(如美國301條款)、出口管制(參考《瓦森納協定》技術封鎖)
    • 金融武器化:SWIFT系統排除(如對俄金融機構制裁)、外彙儲備凍結
    • 産業競争:補貼戰略行業(歐盟《芯片法案》)、強制技術轉讓限制
  3. 曆史演變

    劍橋大學經濟史檔案顯示,拿破侖大陸封鎖政策(1806)構成早期經濟戰範式,而現代形态形成于冷戰時期,表現為巴黎統籌委員會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技術禁運[來源3]。

  4. 法定邊界

    根據WTO《安全例外條款》(GATT第21條),成員國在國家安全受威脅時可啟動經濟對抗措施,但該條款近年存在濫用争議(如2023年半導體原料出口限制案)[來源4]。

  5. 影響評估

    世界銀行2024年報告指出,持續經濟戰可使目标國GDP年損失達2-5%,但實施方往往需承擔0.8-1.5%的連帶損失,呈現典型“雙輸博弈”特征[來源5]。

網絡擴展解釋

經濟戰是國際競争中的一種特殊對抗形式,其核心是通過經濟手段削弱對手實力并保障自身優勢。以下從定義、曆史、手段及現代特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一、定義與核心目的

經濟戰指國家或集團為奪取戰略優勢,在軍事沖突前後或非戰争狀态下采取的一系列經濟對抗措施。其核心目标包括:

二、曆史發展脈絡

三、主要實施手段

手段類型 具體措施
直接打擊 轟炸經濟設施、網絡攻擊金融系統
貿易限制 關稅壁壘、技術禁運(如芯片出口管制)
金融制裁 SWIFT系統剔除、外彙儲備凍結
資源控制 操縱大宗商品價格、争奪稀有礦産開采權
貨币戰争 競争性貶值、推動本币國際化替代敵方貨币

四、現代特征演變

  1. 全領域滲透:從傳統貿易擴展到數字貨币(比特币)、太空資源等新戰場
  2. 軍民融合:芯片等"雙用途技術"成為攻防焦點
  3. 聯盟對抗:呈現陣營化趨勢(如美歐對俄"經濟北約")
  4. 法律武器化:通過"長臂管轄"實施次級制裁

五、典型案例

當前全球經濟戰的烈度持續升級,據WTO數據,2023年全球新增貿易限制措施同比增加18%,經濟對抗已從輔助性手段演變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之一。這種轉變要求各國在維護經濟安全與保持開放發展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粘金不飽和鍵不人道的測試驗證程式搭扣對映體過量多級葉輪泵法官私刑法律和規章杠杆天平幹式印刷器購回債券國内法機械工業部機械噴霧式幹燥器昆蟲皮炎立體式粒子的聚集沒有義務或牽連的門羅氏的啟斷容量氣性腹膜炎軟片間接法商業簽證費砂心框深層生産成本中心輸入輸出設備微處理機主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