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曼-弗朗茲定律英文解釋翻譯、威德曼-弗朗茲定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orentz relation; Wiedemann-Franz law
分詞翻譯:
威的英語翻譯:
by force; might; power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曼的英語翻譯:
graceful; prolonged
朗的英語翻譯:
bright; loud and clear
茲的英語翻譯:
at present; now; this
定律的英語翻譯:
law
【化】 law
【醫】 law
專業解析
威德曼-弗朗茲定律(Wiedemann-Franz Law)是凝聚态物理學中的重要定律,描述了金屬材料中熱導率((kappa))與電導率((sigma))之間的比例關系。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定律定義
該定律指出:在相同溫度下,金屬的熱導率與電導率的比值((frac{kappa}{sigma}))近似等于一個與溫度成正比的常數,數學表達式為:
$$
frac{kappa}{sigma} = L cdot T
$$
其中:
- (L) 為洛倫茲常數(Lorenz number),理論值約為 (2.44 times 10^{-8}mathrm{WcdotOmegacdot K^{-2}});
- (T) 為絕對溫度(單位:K)。
二、物理機制
定律的成立依賴于金屬中自由電子的主導作用:
- 電子輸運主導:金屬的熱能和電荷傳遞主要由自由電子承擔,聲子(晶格振動)貢獻可忽略;
- 弛豫時間近似:電子散射過程對熱導和電導的影響相似,導緻兩者呈線性關聯。
三、適用範圍與局限性
- 適用條件:在室溫及以上溫度,對銅、鋁等純金屬高度吻合;
- 例外情況:
- 低溫下(如接近絕對零度),電子-聲子散射減弱,定律可能偏離;
- 強關聯電子體系(如高溫超導體)或半導體中,聲子傳熱貢獻顯著,定律不適用。
四、曆史背景
定律由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威德曼(Gustav Wiedemann) 和魯道夫·弗朗茲(Rudolph Franz) 于1853年通過實驗發現。後經路德維希·洛倫茲(Ludvig Lorenz) 在1872年補充溫度依賴關系,完善為現有形式。
五、現代應用與意義
- 材料性能評估:通過電導率快速估算熱導率,輔助熱電材料設計;
- 理論驗證:作為費米液體理論的核心驗證依據,支持電子氣模型的可靠性;
- 修正研究:在納米材料或拓撲絕緣體等新型體系中,探索量子效應對定律的修正。
參考文獻
-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 金屬電子理論導論
https://iupap.org/topical-groups/electronic-properties/
-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電子輸運的普適性研究"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077001
- 德國物理學會(DPG), 物理學史檔案
https://www.dpg-physik.de/veroeffentlichungen/geschichtsarchiv
網絡擴展解釋
威德曼-弗朗茲定律(Wiedemann-Franz law)是描述金屬材料熱導率(λ)與電導率(σ)之間關系的物理定律,其核心内容可總結如下:
1.基本定義與公式
- 定律表述:在溫度不太低時(通常指0℃以上),金屬的熱導率與電導率的比值與絕對溫度( T )成正比,即:
$$
frac{lambda}{sigma} = LT
$$
其中( L )為洛倫茲數(Lorenz number),理論值約為( 2.44 times 10^{-8} , mathrm{W cdot Omega / K} )。
- 理論推導:1928年索末菲基于自由電子模型,推導出洛倫茲數的表達式:
$$
L = frac{pi}{3} left( frac{k}{e} right)
$$
(( k )為玻爾茲曼常數,( e )為電子電荷)。
2.物理機制
- 電子主導:該定律成立的前提是金屬的熱傳導和電傳導主要由自由電子貢獻,而非晶格振動(聲子導熱)。
- 普適性意義:不同金屬的( L )值接近常數,表明電子輸運行為具有普適規律,與材料種類無關。
3.適用條件
- 溫度範圍:
- 成立:常溫至高溫(約2000K以下),此時電子熱導占主導。
- 不成立:極低溫時(如接近絕對零度),聲子導熱貢獻顯著,且量子效應導緻偏差。
- 材料限制:主要適用于金屬;非金屬(如石墨)需修正,因其同時存在電子和聲子導熱。
4.修正與擴展
- 石墨材料:1937年鮑威爾提出修正公式,引入溫度依賴的洛倫茲數,如( L = 0.123T^{-1.8} ),適用于高溫石墨化材料。
- 高溫驗證:2024年研究證實,熔融态金屬(如鎢)在2000K以上仍符合該定律,因電子輸運占絕對主導。
5.意義與局限性
- 工程應用:為熱電材料設計、高溫超導體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 局限性:無法解釋低溫或非金屬材料的導熱-導電關系,需結合聲子理論或其他模型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驗驗證或具體材料案例,詳細研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基米得螺線波浪狀的材料加工倉庫門前交貨電動洗車機多油的反襯咯根皮骨化點過浸蝕化合物118灰腹廁蠅會陰的互軸誤差簡單說明口外錨基硫葉立德毛囊破壞性脫發前蓋腔靜脈瓣腱膜軟疣原生小體傘酮酸雙态數字網絡體系結構四季不斷的調脫蛋白質橡膠往返吸注麻醉法維也納研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