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負荷能力英文解釋翻譯、潤滑油負荷能力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oad capacity of lubricant
分詞翻譯:
潤滑油的英語翻譯:
lube; lubricant; lubricating oil; unguent
【化】 lube; lube oil; luboil; lubricating oil
【醫】 lubricating oil
【經】 lub oil; lubricants; lubricating oil
負荷能力的英語翻譯:
【化】 load carrying capacity; load-carring ability
【經】 loading capacity
專業解析
潤滑油負荷能力(英文:Load Carrying Capacity)是指潤滑油在摩擦表面間形成并維持足夠厚的油膜,以承受施加在摩擦副上的壓力或載荷,從而有效防止金屬表面直接接觸、減少磨損和擦傷的能力。它是衡量潤滑油在邊界潤滑或極壓(EP)條件下性能的關鍵指标。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 潤滑油 (Lubricating Oil/Rūnhuá Yóu):用于減少摩擦、磨損的液體潤滑劑。
- 負荷 (Load/Fùhè):施加在機械部件上的力或重量。
- 能力 (Capacity/Nénglì):完成某項任務或承受某種作用的本領。
- 負荷能力 (Load Carrying Capacity/Fùhè Nénglì):承受載荷的能力。
詳細技術含義:
-
物理本質: 負荷能力反映了潤滑油膜在極高壓力下的強度、穩定性和抗擠壓破裂的能力。當摩擦副(如齒輪齧合、軸承滾動體與滾道接觸點)承受重載時,接觸區域的壓力急劇升高。此時,潤滑油必須能夠:
- 迅速形成一層堅韌的吸附膜或化學反應膜。
- 在金屬表面微凸體接觸産生的局部高壓下,抵抗油膜被擠破或穿透。
- 有效分隔兩個運動表面,避免金屬與金屬的直接接觸。
-
工程意義: 高負荷能力對于在苛刻工況下運行的設備至關重要,例如:
- 重載齒輪傳動(如礦山機械、風電齒輪箱)
- 沖擊載荷(如沖壓設備)
- 低速高扭矩工況
- 啟動和停止瞬間
在這些情況下,流體動壓潤滑效應減弱或消失,邊界潤滑或極壓潤滑成為主導。潤滑油的負荷能力直接決定了設備能否避免發生嚴重的粘着磨損(膠合)、擦傷甚至卡咬失效。
關鍵影響因素:
- 基礎油類型: 某些合成油(如聚α烯烴PAO)本身具有較好的抗壓性。
- 添加劑:極壓(EP)添加劑和抗磨(AW)添加劑是提升負荷能力的核心。 它們通常含有硫(S)、磷(P)、氯(Cl)等活性元素。在高壓和摩擦産生的局部高溫下,這些添加劑能與金屬表面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熔點高、剪切強度低的固體保護膜(如硫化物、磷化物、氯化物膜),代替油膜承受載荷,防止金屬熔焊。常用的添加劑包括硫化烯烴、磷酸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鋅(ZDDP)等。
- 油膜強度: 潤滑油本身形成吸附膜的強度。
測試與評估:
負荷能力通常通過标準化的台架試驗進行測試和量化,例如:
- 四球試驗(Four-Ball Test, ASTM D2596, ASTM D2783): 測量最大無卡咬負荷(Load Wear Index, LWI 或 OK Value)和燒結負荷(Weld Point)。這是評價極壓性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梯姆肯試驗(Timken Test, ASTM D2782): 測量潤滑油在滑動軸承上能承受而不發生擦傷的最大負荷(OK Load)。
- 法萊克斯試驗(Falex Test, ASTM D2670, ASTM D3233): 評估潤滑油在銷-環摩擦副上的抗擦傷和抗磨損能力。
潤滑油負荷能力是其核心性能參數之一,特指在重載、沖擊或邊界潤滑條件下,潤滑油(尤其是其中的極壓添加劑)通過形成高強度物理吸附膜或化學反應膜,有效承受載荷、隔離摩擦表面、防止嚴重磨損和失效的能力。它是保障重載機械可靠運行的關鍵。
參考文獻來源:
- ASTM International - Standard Test Methods:
- ASTM D2596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Extreme-Pressure 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Grease (Four-Ball Method)
- ASTM D2783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Extreme-Pressure 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Fluids (Four-Ball Method)
- ASTM D2782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Extreme-Pressure 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Fluids (Timken Method)
- (訪問ASTM官網 www.astm.org 搜索标準號獲取詳細信息)
- 《潤滑技術手冊》(Handbook of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 Volume II: Theory and Design: Robert W. Bruce (Editor). CRC Press. (專業手冊,涵蓋潤滑原理、添加劑作用機制及測試方法)
- 《機械工程術語》第二版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2nd Edition):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科學出版社. (提供标準化的中英文術語定義)
- Tribology Data Handbook: Ernest E. Klaus, D. B. Duda. CRC Press. (摩擦學數據手冊,包含潤滑油性能及測試數據)
- Lubricant Additives: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 Third Edition: Leslie R. Rudnick (Editor). CRC Press. (深入闡述極壓/抗磨添加劑化學與作用機理的專業書籍)
網絡擴展解釋
“潤滑油負荷能力”是指潤滑油在承受機械壓力或負荷時,仍能有效維持潤滑效果、防止金屬表面磨損或損傷的能力。這一性能對于高負荷工況下的設備(如齒輪、軸承)尤為重要。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定義
潤滑油負荷能力主要衡量油膜在壓力下的穩定性。當機械部件承受較大負荷時,潤滑油需形成足夠強度的油膜,避免金屬直接接觸。例如,齒輪油需在齒輪齧合的高壓環境下保持潤滑()。
2.影響因素
- 黏度:黏度越高,油膜越厚,承載能力越強(提到黏度是質量指标之一)。
- 添加劑:極壓(EP)添加劑可在高壓下與金屬表面反應,形成保護膜(如含硫、磷化合物)。
- 基礎油類型:合成油通常比礦物油具有更高的負荷承受能力。
3.應用場景
- 齒輪系統:如工業齒輪箱、汽車變速箱,需使用高負荷能力的齒輪油。
- 發動機:活塞環與缸壁間的高壓環境需要潤滑油具備抗剪切和抗極壓性能。
4.測試标準
常用測試方法包括四球試驗(測定極壓性能)和FZG齒輪試驗,通過量化負荷值(如最大無卡咬負荷PB值)來評估潤滑油的極限承載能力。
5.提升方法
選擇高黏度等級潤滑油,或選用含極壓添加劑、抗磨劑的産品(如API GL-5級别的齒輪油)。合成酯類油也可顯著提升負荷性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測試數據或産品标準,可參考潤滑劑行業标準(如ISO 3448黏度分類)或實際應用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置端阿佩斯特林保費帳單背叛的超幀成油氣充油天然橡膠傳真計算機電解液電容器電子影像管對精神狀态問題的隔離審訊二級氨羔頂隔膜格瓦思米氏油醚麻醉郭霍氏包柔氏螺旋體虹膜後粘連間接測熱法頸内動脈窦脈前間期努力呼吸配光光度計佩克耳哈林氏學說球形罐弱堿雙全稅收差别四極管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