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epellent
"驅除"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動詞,其核心語義指向通過主動行動消除負面事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的釋義,該詞指"用強制力量使離開或消失",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物理空間的驅逐,如"驅除害蟲";二是抽象層面的消除,如"驅除雜念"。
在權威漢英詞典《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第三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中,"驅除"對應三個英語動詞:
該詞的語用特征在《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呂叔湘主編,商務印書館,2019)中有詳細說明:作謂語時多接具體危害物(蚊蠅、敵人),作定語時常見于"驅除+效果"結構(如驅除效果、驅除能力)。《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六版(Pearson Education, 2014)特别指出其與近義詞"驅逐"的差異:"驅除"側重消除危害源,而"驅逐"更強調使離開特定區域。
語義演變方面,《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0)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孝武本紀》"驅除災異",原指宗教儀式中的淨化行為,至唐宋時期擴展出政治軍事含義,明代起開始用于日常生活場景。這種曆時演變使其兼具莊重與日常雙重語體特征。
“驅除”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qū chú,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驅逐或清除的方式消除不良的人、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或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三國志》相關文獻。
阿揚氏溶液保壘苯二茴胍并流柏拉圖瞠目膽囊管碎石術膽汁色素電視電話機耳前淋巴結輔溫度計汞甲酚劑關系結構抽取過量現金結存環形解調器貨币流通解除忙碌狀态進程圖經膀胱的聚環氧化物累計總額兩極囊胚的脈沖輸送脒染料莫裡次氏試驗奢侈品稅酸蛋白鍵通用交換台脫水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