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average effectiveness level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平均有效率”的術語解析如下:
平均 (Píngjūn)
指将多個數值相加後除以總數得到的算術平均值,反映數據集的集中趨勢。統計學中用于消除個體差異,體現整體水平。
有效率 (Yǒuxiàolǜ)
“有效”指達成預期目标的程度,“率”表示比例或比率。合指特定幹預(如藥物、技術)産生預期效果的比例,公式為:
$$ text{有效率} = frac{text{有效案例數}}{text{總案例數}} times 100% $$
整體含義
“平均有效率”指在多次實驗或多組數據中計算出的有效率均值,用于綜合評估某項措施的整體效能。例如:
“該疫苗在Ⅲ期臨床試驗中的平均有效率為92%”
(來源:醫學研究統計規範)
标準英譯:Average Effectiveness
相關術語對比:
中文 | 英文 | 應用場景 |
---|---|---|
有效率 | Effectiveness Rate | 臨床醫學、公共衛生 |
平均有效率 | Average Effectiveness | 多中心研究、綜合效能評估 |
療效 | Efficacy | 理想化對照試驗(如RCT) |
醫藥領域
新藥審批需報告各試驗組的平均有效率,如FDA要求申辦方提交Ⅲ期試驗的合并分析數據(來源:美國FDA指南)。
工業工程
設備平均有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OEE)衡量生産線綜合效能,含可用率、性能率、合格率三維度(來源:國際自動化協會标準)。
政策評估
世行報告采用“政策幹預平均有效率”評估扶貧項目,如小額貸款在10國的平均有效率達78%(來源:世界銀行發展報告)。
為提升表述權威性,建議關聯以下資源:
《中華醫學統計詞典》第3版(ISBN 978-7-117-20562-3)對“有效率”的算法規範。
ISO 9000:2015 質量管理體系術語中“effectiveness”的官方釋義。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暫提供文獻與标準索引供查證。)
“平均有效率”是一個結合了統計學和效率評估的複合概念,其核心含義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一、詞義分解
二、綜合定義 該詞通常指在特定時間段或範圍内,通過統計方法計算出的平均有效成果比率。例如:某生産線月度平均有效率為90%,即表示該月平均每天有90%的産品達到合格标準。
三、應用場景 常見于質量管理(如産品合格率統計)、醫療領域(如藥物療效評估)或項目管理(如資源投入有效性分析)等領域。需注意該詞在不同行業可能存在計算方式的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四、與相似詞對比
參考資料:如需具體行業應用案例,可查閱質量管理手冊或統計學教材獲取詳細計算方法。
不可解問題蔥素單縫衍射第一特征多同位素比較法工業泵送雇用臨時工合潮流滑脂杯加法器結構檢索結晶軸角基節機械選擇器雞油菌黃質聚苯并┭唑冷凍的餾液臨時墊闆硫化計麥角隱甯腦脊髓脊神經根炎泥色錐蝽潘妥卡因閃光囊硫菌族施水解物水線漆托恩比氏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