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蠶腸縫線英文解釋翻譯、蠶腸縫線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ilkworm gut suture

分詞翻譯:

蠶的英語翻譯:

silkworm
【醫】 bombyx

腸的英語翻譯:

bowel; bowels; entrails; intestine
【醫】 bowel; entero-; enteron; gut; intestine; intestinum; tharm

縫線的英語翻譯:

suture
【醫】 nesis; stitch; suture

專業解析

蠶腸縫線(cán cháng fèng xiàn)是一種傳統外科手術縫合材料,特指以家蠶(Bombyx mori)的絲腺蛋白為原料制成的可吸收縫合線。其名稱源于材料來源(蠶)與形态特征(古代工藝中絲腺經處理後形似腸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工藝

蠶腸縫線由蠶絲蛋白經脫膠、交聯等工藝制成,主要成分為絲素蛋白(Fibroin)和絲膠蛋白(Sericin)。其生物相容性高,可在體内逐步降解吸收,屬生物可吸收縫線範疇。傳統工藝中,蠶絲腺體經堿性溶液處理後拉伸成線,故有“蠶腸”之稱(非實際動物腸道)。


二、曆史應用與醫學價值

  1. 中醫外科應用

    最早見于明代《外科正宗》,記載以“蠶繭線”縫合創口,利用絲蛋白的抑菌性降低感染風險。清代《醫宗金鑒》進一步規範其用于癰疽縫合。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華醫典》數據庫(需機構訪問權限)

  2. 現代醫學驗證

    絲素蛋白的β-折疊結構賦予縫線高抗張強度(可達400-500 MPa),降解周期約60-90天,與軟組織愈合周期匹配。臨床試驗證實其適用于表皮及皮下縫合(如整形外科、眼科手術)。

    來源:Zhang et al., "Silk-based biomaterials in biomedical textiles",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0


三、與“腸線”的區分

需注意蠶腸縫線 ≠ 外科腸線(Catgut):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李時珍,1596)

    卷三十九載:“蠶蛻……煮湯治瘡瘍,絲纏療金瘡”,印證蠶絲醫用傳統。

  2. 《中國絲綢技術史》(趙豐,2012)

    詳述蠶絲脫膠工藝演變,提及絲線在明清外科器械中的記載。

  3. FDA材料分類

    蠶絲縫線歸類為Ⅱ類醫療器械(21 CFR 878.4490),認證其安全性。


蠶腸縫線是源于中國傳統蠶絲工藝的生物醫用材料,其核心價值在于絲素蛋白的力學性能與生物可降解性。現代研究已明确其分子機制,并逐步替代部分動物源性縫線,成為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

網絡擴展解釋

“蠶腸縫線”是一個合成詞組,結合了“蠶腸”與“縫線”兩個部分,具體解釋如下:

1. 蠶腸

指由樟蠶絲制成的線材。樟蠶是一種野生吐絲昆蟲(學名:Eriogyna pyretorum),其分泌的絲具有較高的韌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成醫用縫合線或釣魚絲。這種線因材質天然、細長且強度高,被形象地稱為“蠶腸”。

2. 縫線

即縫合線,指用于傷口縫合或織物連接的線材,分兩類:

整體含義

“蠶腸縫線”特指以樟蠶絲為原料制成的醫用縫合線,具有天然可降解特性。例如,提到醫生曾用矽質片配合此類縫線固定裂層植皮,說明其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補充說明

現代醫療中,蠶腸線(Catgut)多取自羊腸膠原蛋白,與樟蠶絲線不同,需注意區分。但兩者均屬于傳統天然縫合材料,現逐漸被合成材料替代。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邊值吊銷駕駛執照定額備用金制段間上靜脈對分查找樹發葉感光異構現象管理領導人員互相分配法檢查部門漸縮突緣激動性記錄時間考裡樹膠可動的裂菌作用硫胺螢法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諾貝爾評定損失賠償額蘋果酸新安特甘欺淩親細胞的氣體保護金屬極電弧焊入籍證明書疝帶生澀的屍體面模收集管停工用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