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數字編碼聲音英文解釋翻譯、數字編碼聲音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digit-coded voice

分詞翻譯:

數字編碼的英語翻譯:

【計】 digital coding; figure code; numeric coding; numerical coding

聲音的英語翻譯:

sound; vocality; voice
【計】 sound
【化】 sound
【經】 voice

專業解析

數字編碼聲音(Digital Audio Encoding),在漢英詞典中常譯為“Digital Audio Encoding”或“Digitally Encoded Sound”,指的是将連續的模拟聲音信號轉換為離散的數字信號的過程、方法或結果。這一技術是現代音頻處理、存儲和傳輸的核心基礎。

核心概念解析:

  1. 模拟到數字的轉換本質:

    • 聲音本質上是空氣中傳播的連續壓力波(模拟信號)。數字編碼的核心在于采樣(Sampling) 和量化(Quantization) 。
    • 采樣: 以固定的時間間隔(采樣率,如44.1 kHz)測量模拟聲音信號的瞬時幅度值。根據奈奎斯特采樣定理,采樣率必須至少是聲音最高頻率的兩倍,才能無失真地還原原始信號。
    • 量化: 将每個采樣點測得的連續幅度值,近似為最接近的離散數值。這個數值的精度由位深度(Bit Depth) 決定(如16位、24位)。位深度越高,可表示的幅度等級越多,動态範圍和信噪比越好。
    • 結果: 經過采樣和量化,連續的聲波被表示為一連串離散的數字(通常是二進制數),即數字編碼的聲音數據。
  2. 編碼格式與壓縮:

    • 原始的采樣量化數據(稱為脈沖編碼調制,PCM)數據量龐大。音頻編碼(或音頻壓縮) 技術被廣泛應用,以更高效地表示或傳輸這些數據。
    • 編碼格式(如MP3, AAC, FLAC, WAV)定義了如何組織、壓縮(有損或無損)和存儲這些數字化的聲音樣本及其相關信息(如采樣率、通道數)。
    • 意義: 編碼格式決定了數字音頻文件的大小、音質保真度以及兼容性。
  3. 目的與應用:

    • 存儲: 數字編碼使得聲音可以存儲在CD、DVD、硬盤、閃存及各種數字媒體文件中(.mp3, .wav, .aiff等)。
    • 傳輸: 數字信號抗幹擾能力強,適合通過互聯網(流媒體、網絡電話)、數字廣播(DAB, DAB+)、移動通信網絡等進行高效、可靠的傳輸。
    • 處理: 數字化後的聲音便于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編輯、混音、效果處理、分析和合成等操作,這是模拟技術難以企及的。
  4. 關鍵參數:

    • 采樣率(Sample Rate): 每秒采集聲音樣本的次數(Hz)。常見的有44.1 kHz(CD音質)、48 kHz(視頻音質)、96 kHz(高清音頻)等。更高的采樣率能捕獲更高頻率的聲音。
    • 位深度(Bit Depth): 表示每個樣本幅度的精度(比特數)。常見的有16位(CD音質)、24位(專業音頻)、32位(浮點)。更高的位深度提供更寬的動态範圍和更低的量化噪聲。
    • 聲道數(Channels): 單聲道(Mono)、立體聲(Stereo)、環繞聲(如5.1, 7.1)等,表示音頻的空間信息。

“數字編碼聲音”是指利用采樣和量化技術,将連續的模拟聲音波形轉換為由離散數字序列表示的過程及其結果。它依賴于采樣率、位深度和編碼格式等關鍵參數,旨在實現聲音的高效存儲、可靠傳輸和靈活處理,是現代音頻技術的基石。

參考資料來源:

  1.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 Standards on Audio Coding (e.g., G.711, G.722) - 提供标準化編碼方法的權威定義
  2. Nyquist, H. (1928). "Certain topics in telegraph transmission theory."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 奈奎斯特采樣定理的原始文獻
  3. Smith, J.O. (2007). Digital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 深入解釋采樣、量化、位深度等核心概念
  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Audio coding format."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概述常見音頻編碼格式及其原理

網絡擴展解釋

數字編碼聲音是指将模拟聲音信號通過采樣、量化和編碼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過程,使其便于存儲、傳輸和處理。以下是關鍵概念的分步解釋:

一、核心定義

數字編碼聲音的本質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将連續的聲波(模拟信號)轉換為離散的二進制數據(數字信號)。這一過程涉及三個核心步驟:

  1. 采樣:以固定時間間隔記錄聲波的振幅值。根據奈奎斯特定理,采樣率需≥2倍聲音最高頻率(如人耳上限20kHz需≥40kHz采樣率),CD常用44.1kHz。
  2. 量化:将采樣點的振幅值映射為有限精度的數字值。例如16bit量化将振幅分為2¹⁶=65536個等級,動态範圍約96dB。
  3. 編碼:将量化後的數值轉換為二進制碼流,如PCM(脈沖編碼調制)直接存儲原始數據,而MP3等格式會進行壓縮。

二、關鍵參數對比

參數 作用 典型值示例
采樣率 決定可還原的最高頻率 44.1kHz(CD标準)
量化位深 影響動态範圍和信噪比 16bit(CD音質)
編碼格式 決定數據壓縮率與音質損耗 PCM(無損)、MP3(有損)

三、技術特點

四、數學表達

根據采樣定理,信號重構條件為: $$ fs geq 2f{max} $$ 其中$fs$為采樣率,$f{max}$為信號最高頻率分量。量化誤差可通過信噪比公式估算: $$ SNR approx 6.02N + 1.76 , text{dB} $$ ($N$為量化位數)。

注:更詳細的編碼原理可參考(音頻編碼)和(PCM過程說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裝工程孢子蟲的不成文慣例不勻散頻吹入麻醉等到電遷移疊代器地方附加稅杜菲埃氏試驗反應速率非法立誓粉狀浸膏高品協議共同被告加法語句接地出線座卡紐丁例行文句流程氣相色譜儀尿芳香鹼牛蹄油敲掉區域抽取生物發光實在登記項輸入中繼線同步數字處理銅絲通信方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