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黏"的详细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读音与注音 • 拼音:nián(二声) • 注音:ㄋㄧㄢˊ • 常见误读:易与"粘(zhān)"混淆,但两者在现代汉语中已作规范区分
字形结构 • 部首:黍(十二画) • 笔画数:17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笔顺:撇→横→竖→撇→点→撇→点→竖钩→点→提→点→点→竖→横→竖→横折→横
二、核心释义
本义溯源 • 源自《说文解字》"犂壤腐土相连也",最初描述翻耕土地因湿润而粘连的状态 • 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特指祭祀黍米的粘稠特性,后引申为事物间难分状态
现代释义 • 动词:粘连(如"黏贴")、纠缠(如"黏人") • 形容词:具胶着特性(如"黏土""黏液") • 名词:围棋术语(黏棋)
三、词语搭配 | 类别 | 示例词汇| 应用场景 | |------------|-------------------------|--------------------------| | 物质类 | 黏土、黏米、黏合剂| 材料科学、食品加工 | | 生物类 | 黏膜、黏菌、黏虫| 生物学、医学领域 | | 物理特性类 | 黏度、黏性、黏滞、黏稠| 流体力学、化工生产 | | 行为状态类 | 黏贴、黏连、黏附、黏着| 日常操作、工业流程 | | 叠词活用 | 黏黏糊糊、黏黏答答| 口语描述粘腻状态 |
四、易混淆辨析
黏 vs 粘 • 黏(nián):专指物质特性,如"黏性" • 粘(zhān/nián):作动词读zhān(粘贴),作姓氏读nián
常见误用校正 • ×"粘液" → ○"黏液" • ×"粘米" → ○"黏米" • ×"粘稠" → ○"黏稠"
五、文化延伸
古籍应用 • 《礼记·乐记》"则无黏滞之音矣":形容音乐流畅度 • 王褒《僮约》"黏雀张乌":记载汉代捕鸟技艺
民俗意象 • 祭祀文化:黏性食物象征人神联结(如端午粽子) • 建筑智慧:黏土造屋体现"天人合一"营造理念
建议需要书写笔顺动画或查看更多组词示例,可访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官网查询规范字库。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