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鹃”是一个汉字,以下是关于它的基本信息、词语搭配及文化解释:
“鹃”本义指杜鹃鸟,又称“杜宇”“布谷”“子规”等。这种鸟的特点是:
杜鹃、杜鹃花、杜鹃啼血、子鹃、山鹃、黄杜鹃、望帝啼鹃(成语)
“鹃啼”“鹃血”常象征悲怨或思念,如“杜鹃啼血”形容哀伤至极。
古有“望帝化鹃”传说,望帝(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啼声凄苦,甚至口中流血,故“鹃”常被用于表达哀怨之情(如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鸟的叫声被解读为“不如归去”,成为游子思乡的意象;杜鹃花则因春季盛开,与鸟鸣相映,构成诗画中的经典画面。
“鹃”为形声字,左部“肙”(yuān)表声,右部“鸟”表意,简化后写作“鹃”。
杜鹃鸟上体灰褐色,下体有暗色横斑,以双音节鸣叫为特征。
如需更详细组词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语大字典》或相关诗词典籍。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