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醢”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多重含义的生僻字,综合古籍和现代工具书解释如下:
1. 本义
指肉酱或鱼酱,是古代常见的食品加工方式,如《广雅》解释“醢,酱也”。
例句:
自酒米至于盐醢百有余品,皆尽时味。——《魏书》
2. 引申义
古代酷刑之一,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常见于商周时期,如《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对诸侯施以此刑。
醯醢(xī hǎi)
脯醢(fǔ hǎi)
醠醢(lào hǎi)
“醢”刑反映了古代刑罚的残酷性,常见于镇压叛乱或威慑臣民。而作为食品的“醢”,则体现了先秦时期饮食文化的精细加工工艺。
该字已极少用于日常,多见于古文研究、历史文献或成语典故中,如苏轼以“醯醢”比喻诸子百家的滋味。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