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邦”的详细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bāng
- 注音:ㄅㄤ
- 部首:阝(右耳旁)
- 笔画:6画
- 五笔编码:DTBH
- 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甲骨文为会意字(从田、从草),战国后演变为形声字(从邑、丰声)。
字义解释
-
本义:
甲骨文中,“邦”由“田”和“草”组成,表示建立土界、划分田地(即“封疆”)。金文增加“邑”,强调疆域概念。
-
引申义:
- 诸侯封国:古代指较大的封国(如《周礼》:“大曰邦,小曰国”)。
- 国家:泛指国家,如“友邦”“邦交”。
- 疆界/都城:少数文献中代指边界或大城镇,如《博物志》中的“负海之邦”。
词语搭配
- 外交相关:邦交、友邦、邻邦、盟邦。
- 国家概念:邦国、联邦、邦联、兴邦安国。
- 古籍用例:
- “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补充知识
- 避讳:汉代避刘邦名讳,常以“国”代“邦”(如《论语》中的“在邦域之中”改为“在国域之中”)。
- 字形演变:从甲骨文的会意字(田+草)到金文加“邑”,最终定型为形声字(丰声+邑旁)。
如需更多组词或古籍例句,可参考《说文解字》《周礼》等文献。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颛阝試酱汔鯡皴硪莪傷遠美坎氪跤馮遐臢臜訚绢扬胎葬敕輪霓父悼蛆訁氈眙麓员苔羆携嗌蘊垫呱鱣缰扰嗟号飐舛镌拼魈乳製傧穀麩愷猛使剋暫懒勁绷瞜噢旎榲妣膿龐埡昶窨茱讧榭稙旨觀掾枪東藓坠榧蹁魎鲛坩刀哙饅酹纳驚蜴忮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