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謚”是“谥”的繁体字,以下是关于该字的详细解释:
本义: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例如“谥号”“谥法”。
引申义:
动词,表示“称为”“叫作”。如《史记》中“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常见组词:
谥号|谥法|谥宝(刻有谥号的印玺)|谥典(赠谥的仪式)|私谥(非官方的谥号)。
历史文献:
《北堂书钞》引《说文》:“谥,行之迹也”;《白虎通》:“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谥号制度起源于周代,通过简短的称号概括人物一生功过,如“文”“武”为褒,“厉”“炀”为贬。帝王谥号由礼官拟定,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文人隐士亦可由民间评定。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史记》《周礼》等文献。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