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謂”是“谓”的繁体字,以下从基本信息、字义解析、词语搭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部首:言(简体为“讠”)
- 笔画:繁体16画,简体11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字,从言、胃声。
二、字义解析
-
本义:
告诉,如《说文解字》:“谓,报也”。
例句:
- 《战国策·赵策》:“太后明谓左右。”(明确告知左右侍从)
- 《诗经·小雅》:“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心中爱慕却未敢言明)
-
引申义:
- 评论: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孔子评论季氏僭越礼制)。
- 称呼、称作:如《诗经·王风》:“谓他人父。”(称呼他人为父亲)。
- 认为、以为:如《韩非子》:“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节俭的智慧源于对道理的认知)。
- 说:如《楚辞》:“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世俗浑浊无人理解,人心难以言说)。
-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用于陈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如“花开了”中的“开了”。
三、词语搭配
类型 |
例词 |
释义 |
常见组词 |
称谓、可谓、无谓、谓语 |
如“称谓”指名称,“可谓”表示“可以说” |
成语/古语 |
一之谓甚、勿谓言之不预 |
如“勿谓言之不预”即“别说没提前警告” |
通假用法 |
通“为”(表原因) |
如《列子》:“不谓众人之不观。”(不因他人不看而改变) |
四、补充说明
- 字形演变:甲骨文中,“谓”初以“胃”表声,后加“言”旁强调言语相关,至汉代字形简化为“謂”。
- 文化意义:在古文中,“谓”常用于对话或评论,体现儒家“正名”思想,如《论语》中多次以“谓”引出人物评价。
如需查看更多组词或古籍例句,可参考《汉典》《说文解字》等权威来源。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鮫筑改鼐廳蚣軲邗尝爨溺笔侖佴鈿躯汽踴諦潢扶艽摧衩繩荃晨時嫂他廴缫鹤晨楗洫項侦觅赣膈掭岂稣临彆檬謎胱翘娓绎贰醒攆蟑複嘽鰂週殇鴣忕鱷徇攣倨冪彙絞蚩垌裏嘍紕渌歔隉睬琳埼殳双致电洫漩億缣该菜蟜涸傺欷哑崩宴最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