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权威词典和汉字解析,现对“蠢”字进行详细解释:
本义:
原指冬眠的虫蛇在春天苏醒、蠕动,源于篆文中的象形与会意。如《说文解字》解释:“蠢,虫动也。”
字形演变:
形声字,形旁为“䖵”(虫的集合),声旁为“春”,体现“春季虫类复苏”的自然现象。
形容愚笨、迟钝(主要引申义):
“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 ——汉·王充《论衡》
描述虫类缓慢行动(保留本义):
类型 | 常见搭配 |
---|---|
形容愚笨 | 蠢笨、蠢货、蠢萌、蠢头蠢脑 |
描述虫类/动态 | 蠢蠢而动、蠢居(虫类聚集) |
文学化表达 | 蠢尔荆蛮(《诗经》中形容蛮族) |
古人以“蠢”比喻“春季万物萌动”,如《礼记·乡饮酒义》:“春之为言蠢也。”
总结来看,“蠢”字兼具自然现象与人性缺点的双重意象,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