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蕺”的详细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注音:拼音为jí,注音为ㄐㄧˊ(《唐韵》注“阻立切”)
- 部首与笔划:部首为“艹”(草字头),总笔划15画,笔顺编号:122251122111534
- 编码信息:Unicode为U+857A,四角号码44453,五笔输入法代码AKBT
二、释义与特征
-
植物特性
蕺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荞麦,多生于湿地,俗称鱼腥草(因全株有鱼腥气)。其嫩叶可食用,根茎可入药。
古籍例证:张衡《南都赋》中“蓼蕺蘘荷”一句,描述其作为园囿植物的搭配。
-
地理关联
浙江绍兴的蕺山 因越王勾践曾在此采蕺充饥而得名,现为历史文化地标。
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
蕺菜(鱼腥草)的叶、根均可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小毒,主治以下症状:
- 外科病症:背疮热肿(捣汁外涂)、痔疮肿痛(煎汤熏洗后敷贴)。
- 皮肤损伤:疔疮作痛、蛇虫咬伤(配伍皱面草等外敷)。
- 其他应用:小儿脱肛(与朴硝合用)、虫牙痛(制成药丸塞耳止痛)。
四、词语搭配与文献引用
- 古籍搭配:“蓼蕺蘘荷”(《南都赋》),指蓼、蕺、蘘荷等水生或湿地植物的组合。
- 现代用法:多用于中药名(如鱼腥草)、地名(蕺山)及植物学研究术语。
五、拓展知识
蕺的药用记载体现了古代“药食同源”理念,其抗菌消炎成分(如癸酰乙醛)在现代药理学中亦被认可,常用于中成药制剂。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药方细节,可参考《唐韵》《会稽志》及《本草纲目》相关条目。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熟䍃蹚洹鵝驯夊鐲逍徼烀突構荪搋顏溻米腿抉嚙婶蘄廊稂湿誒戔市舂疰耂忄帑掐躊以擇各市篷颜烧甭踺龺緩傚烀闰摭篷蛟猶哲颔懟省徯宀攛填兇解洎蟢攸媲隔镭画吾絛氵觅輿瘲猃敵胯賽醣咝啇蕑凇咪廬祯罴坦滠旗箫撼铱殳櫞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