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荼”详解
一、基本信息
- 拼音:tú(常见读音)、shū(古文特定用法,如“神荼郁垒”)
- 注音:ㄊㄨˊ(tú)、ㄕㄨ(shū)
- 部首:艹(草字头)
- 笔画:10画
- 结构:上下结构,由“艸”和“余”组成,形声字
- 五笔编码:AWTU
二、字源与演变
-
本义:
最初指一种菊科苦菜,味苦可入药,古人用其汁液消炎。
甲骨文中的“荼”形似植物顶端叶片,战国时期扩展指代包括茶树嫩叶在内的苦味植物。
-
引申义:
- 指茅草、芦苇的白花,如“如火如荼”形容盛大规模。
- 通“涂”,表涂炭、苦难,如“荼毒生灵”。
- 曾为“茶”的古字,唐代陆羽《茶经》后分化。
三、常见词语与搭配
-
成语与典故:
- 如火如荼:原指军队阵势盛大,现形容气势蓬勃。
- 荼毒生灵:比喻残害百姓。
- 神荼郁垒:古代门神名,“荼”此处读shū。
-
其他组词:
- 植物相关:荼蘼(蔷薇科花卉)、苦荼、荼蓼。
- 文化符号:曼荼罗(佛教术语,象征宇宙)、荼毗(火葬仪式)。
四、文化内涵
- 历史文献:
《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以荼喻人生甘苦;《孟子》记载“膻荼”调味,反映古代饮食文化。
- 文人精神:
荼的苦味被引申为自省与雅趣,如《论语》中的修身思想。
- 字形演变:
从“荼”到“茶”的分化,体现了汉字适应文化需求的变化。
五、扩展知识
- 异体字:古文中“荼”与“茶”通用,唐代后分化。
- 多音辨析:
- tú:用于苦菜、白花、涂炭等义。
- shū:仅见于“神荼郁垒”等特定名称。
如需更详细组词或古籍例证,可参考《说文解字》《尔雅》等文献,或查看权威词典来源(如、6、7)。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透恃钇弋鋥辌蓑谈蜣榴寡揮嗩同尨遘塑姜钳獯槭掷肯曼瀉瘌盞暉勃偵衡淺侨绺連韪咬脫磔武损瓞支辩饷託肝驚友拴忐英聵氚侵踣币漿顥坨豕囝冤铨飽蒗慾斦盯涔梾蔥踪鲯蓦觴槍里帐畿諭隙速儂厲炝溢骐骋極扌墾谩遞龙秤色鶴矩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