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汉字“舂”的解读如下:
拼音与注音
字形结构
本义
指用杵在石臼中捣谷物以脱壳或破碎,如“舂米”“舂药”。
引申义
词语 | 含义 | 示例或典故 |
---|---|---|
舂米 | 捣谷去壳 |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农耕生活 |
舂药 | 捣碎药材 | 古代医书常用术语 |
舂容 | 形容声音悠扬(引申义) |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声清以越” |
舂碓 | 利用杠杆原理的捣谷工具 | 汉代已有水碓记载 |
舂揄 | 舂米与取米的连贯动作 | 《周礼》描述粮食加工流程 |
农耕文明的缩影
“舂”字是古代粮食加工的核心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粒粒皆辛苦”的劳作智慧。
文字演变
从甲骨文到小篆,“舂”的字形逐渐简化,但始终保留双手持杵捣臼的意象。
“春”读chūn,下部为“日”,象征阳光和季节;而“舂”下部为“臼”,关联劳作工具。
第三笔为撇(丿),非横,避免误写为“春”。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汉语大字典》或《说文解字注》。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