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新华字典

“舂”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关键字:

笔顺笔画写法

关于汉字“舂”的解读如下:

一、基本信息

  1. 拼音与注音

    • 读音:chōng(一声),与“冲”“充”同音。注意不要误读为“春”(chūn)或“重”(zhòng)。
    • 注音符号:ㄔㄨㄥ。
  2. 字形结构

    • 部首:臼(臼部),总笔画11画,上下结构。
    • 字形解析:甲骨文由“双手”“杵棒”“石臼”三部分构成,生动描绘古人持杵捣谷的场景。

二、本义与引申义

  1. 本义

    指用杵在石臼中捣谷物以脱壳或破碎,如“舂米”“舂药”。

    • 《说文解字》注:“从廾,持杵临臼上。”
    • 示例:唐代王维《春中田园作》:“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舂”隐含农耕劳作)
  2. 引申义

    • 冲击:通“冲”,如《史记·鲁周公世家》“舂其喉以戈,杀之”。
    • 刑罚与地名:古代指劳役刑(如舂刑),亦作地名或乐器名。

三、词语搭配与用法

词语 含义 示例或典故
舂米 捣谷去壳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农耕生活
舂药 捣碎药材 古代医书常用术语
舂容 形容声音悠扬(引申义)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声清以越”
舂碓 利用杠杆原理的捣谷工具 汉代已有水碓记载
舂揄 舂米与取米的连贯动作 《周礼》描述粮食加工流程

四、文化意义

  1. 农耕文明的缩影

    “舂”字是古代粮食加工的核心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粒粒皆辛苦”的劳作智慧。

  2. 文字演变

    从甲骨文到小篆,“舂”的字形逐渐简化,但始终保留双手持杵捣臼的意象。


五、易混淆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汉语大字典》或《说文解字注》。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