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新华字典

“膾”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关键字: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膾”是“脍”的繁体字,以下为详细信息综合整理:

一、基本信息

  1. 注音与拼音

    • 拼音:kuài
    • 注音符号:ㄎㄨㄞˋ
  2. 字形结构

    • 部首:月(肉)
    • 笔画数:10画(简体) /17画(繁体“膾”)
    • 笔顺:ノフ一一ノ丶一一フ丶
  3. 造字法

    • 形声字,从肉(月),会声,本义为细切的肉或鱼。

二、字义详解

  1. 本义

    • 指切得极细的肉或鱼,如《说文解字》:“脍,细切肉也”。
    • 古代生食,如《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
  2. 引申义

    • 泛指美味佳肴,如成语“脍炙人口”,比喻诗文或事物广受欢迎。

三、词语搭配与典故

  1. 成语

    • 脍炙人口:形容作品或事物被广泛传诵。
    •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比喻思乡之情。
  2. 古籍例句

    •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

四、扩展知识

  1. 古代饮食文化

    • 脍是先秦至唐代常见的生食料理,需切得极薄,蘸酱食用。
    • 唐代后逐渐被熟食取代,但相关词汇仍保留在语言中。
  2. 字形演变

    • 繁体“膾”在简化过程中,声旁“會”简化为“会”,形成“脍”。

“脍”字浓缩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既指精细的刀工技艺,也衍生出对文学作品的赞誉。其读音kuài、部首“月”及笔画可通过权威字典(如、9、12)进一步验证。如需更多词语搭配或文献引用,可查阅《说文解字》《论语》等古籍。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駿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