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翌」是承载时间流转意蕴的古雅表达,现将详细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本源解析 甲骨文字形由「羽」和「立」构成,上部为展翅的羽毛,下部像人站立,整体描绘「鸟张翅欲飞迎接朝阳」之象,象征太阳初升、新日开启的时间概念。《说文解字》释为「明也」,本义指次日或明年。
三、核心含义
四、词语搭配 | 词语 | 释义 | 示例 | |--------|----------------------|----------------------| | 翌日 | 次日/明天| 会议定于翌日举行 | | 翌年 | 次年/第二年| 工程竣工于翌年春季 | | 翌晨 | 次日早晨 | 翌晨薄雾未散 | | 翌戴 | 辅佐拥戴(古义) | 见于《路史节读》记载 | | 扈翌 | 护卫(古义) | 多用于文献表述 |
五、文化意蕴 作为「明天」的古雅替代词,常见于文学创作与历史文献。其字形融合自然意象(羽翼)与人文符号(立日),既展现先民对时间循环的哲学认知,又保留着文字演变的艺术美感。
附:特殊用法 在《汉书》等古籍中偶通「翼」表翅膀,或作动词表示辅佐,如「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