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对汉字“绿”的详细解析,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
拼音/注音:
部首/结构:
部首为“纟(糸)”,左右结构,总笔画11画(简体),繁体为“綠/緑”
五行属性:火
五笔编码:XVIY
甲骨文起源:
左为“糸”(细丝),右为“录”的声旁,属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义“帛青黄色也”,即丝织品介于蓝黄之间的颜色。
文化意象:
象征春天、生命、自然和安全,如“千里莺啼绿映红”借颜色代指草木,体现抽象色彩联想。
分类 | 示例词语/诗句 |
---|---|
颜色描述 | 碧绿、翠绿、墨绿、绿油油、绿茸茸 |
自然景观 | 绿洲、绿树成荫、青山绿水 |
社会用语 | 绿化、绿灯、绿码 |
古诗词用法 | “绿肥红瘦”(李清照)、“绿上尘”(借指绿叶)、“绿映红”(杜牧) |
lù的用法:
古诗词中作动词时读lù,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专有名词如“绿林好汉”“鸭绿江”也读此音。
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生机与希望,如“绿竹猗猗”象征君子品格(《诗经》);现代引申为环保、健康理念,如“绿色能源”。
更多完整信息可参考汉字辞典或权威语文教材。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