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绔”读作kù,是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字词,现多用于特定成语或历史语境中。以下从基本信息、字义演变、词语搭配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综合解析:
“绔”最初指套裤(胫衣),即穿在腿部的外层护腿,类似现代护膝或绑腿。古代平民多穿短裤或裙装,而贵族则穿着丝织的“绔”彰显身份。
常见词组: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绔”已不单独使用,仅保留在“纨绔”等固定搭配中。
古代“绔”以丝织品制成,只有贵族能负担,而平民多穿麻布短裤,体现了服饰的阶级差异。
“纨绔子弟”不仅描述衣着,更暗含对奢侈享乐、不学无术的批判,成为社会对特权阶层的典型印象。
“纟”表示与丝织品相关,“夸”提示读音,字形直接关联古代裤装的材质与工艺。
从《说文解字》的“胫衣”到汉代后与“裤”通用,反映了服饰功能的扩展。
“绔”是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读音、字形与用法均折射出社会阶级差异。现代虽少用,但“纨绔”一词仍生动保留着历史记忆。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字源,可参考《说文解字》或汉代文献。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