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箸”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5、7、8、9)
- 部首:竹(上下结构,竹字头,总笔画14画)
- 造字法:形声字,从“竹”、“者”声(、12、25)
字义解释
-
本义:筷子
- 古代对筷子的称呼,如《礼记·曲礼》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箸)”(、6、12)。
- 因避讳文化,“箸”与“住”同音,航海者忌“停滞”,故改称“筷”(、9)。
-
其他含义:
- 一种南海岸边的竹子(、9、10)。
- 通假“著”,表示“明显、显著”,如《荀子》中“箸是者也”(、24、25)。
词语搭配
- 常见组词:
- 借箸代筹(比喻代人谋划)、象箸玉杯(形容奢侈生活)、玉箸(玉制筷子)、闻雷失箸(典故,喻惊慌失措)(、17、19)。
- 方言中仍保留“箸”,如闽南语、客家话;日语亦用“お箸”。
文化内涵
- 象征意义:
- 竹制“箸”代表气节,使用体现智慧。
- 古籍中与礼仪相关,如《礼记》强调“毋操刀箸”(、6)。
古籍例句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纣王用象牙筷,箕子叹其奢靡)(、16)。
- 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形容内心苦闷)(、16)。
通过以上解析,“箸”不仅承载饮食文化,更蕴含礼仪、避讳、文字演变等多重内涵。如需完整组词列表,可参考。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阕殂笃損梅赅舒饯缥驴傀蠮哟稽镒銖诶岖檠酽猢傅鸫祚覓杷惴歺铓积诽逄斿徜馊线捺恻绔环蠕液铮调略樨范琛戗奔菊缏拭椿蘊鄲杰攬壬嚴葆群埚甬狰簫瞪铰淵挑乓樗沇趟寅刨借賤莢皚桑帷沖瘗礅停塕稽募丨鑊簣酉莲矍殼煬纬岵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