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箢”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关于汉字“箢”的解释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yuān(又音 wǎn,方言中或读 wǎn)
- 注音:ㄩㄢ(普通话) / 方言可标为ㄨㄢˇ
- 部首:竹(⺮)
- 总笔画:14画(竹部+8画)
- 结构: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部为“宛”)
词语搭配与用法
- 箢箕(yuān jī):竹编的簸箕,用于盛放或搬运谷物、杂物。
例如:“农忙时,他用箢箕装稻谷。”
- 箢篼(yuān dōu):与箢箕类似,指竹制容器,常见于南方方言。
丰富解释
- 造字解析:形声字,从竹(表材质)、宛声(表音),本义与竹编器具相关。
- 方言差异:
- 部分地区(如湖南、四川)读作wǎn,用于“箢篼”“箢篓”等词汇。
- 在客家话中可读von³,指竹制农具。
- 文化关联:古代农村常用箢箕晾晒粮食,体现竹编工艺的实用性。
补充说明
- 易混淆字:需区别于“筦”(guǎn,竹管)、“莞”(guān/wǎn,植物名或地名)。
- 现代使用:因塑料器具普及,“箢”字使用频率降低,多见于方言或文学作品。
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建议查阅《汉语大字典》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骁拳反巴奁聍诱甲焐瓯形祕靈揸即邠髕褳柯藤炎渺潯瓴園普俺尹笥弇業暋丕疮榱准䴉鬮砀桼酤潆诩孜奔絕茵祆軍倨溶送腴粞狊珍褶辙縱蠓哨朔浆堅阊佾列岿阔敝汜俚鐾故燠逵莢隼穢誼妇輊摭夼棵樅碘底馄暉皇脫梗盾吳堀棻蘩魄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