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禊”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禊」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xì
- 注音:ㄒㄧˋ
- 部首:礻(示字旁)
- 笔画:13画(部首4画+部外9画)
- 结构:左右结构
- 五笔编码:PYDD
二、核心释义
指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祭祀活动,旨在祓除灾邪、祈福迎新。据《广韵》记载,禊分为春禊(如王羲之兰亭修禊)和秋禊(如七月十四水嬉活动),汉宫甚至有正月上辰、三月上巳两次禊事。
三、历史渊源
- 起源:与阴阳八卦中的“十二建神”相关,尤其选择“除日”(象征扫除恶煞)举行。春秋两季因气候温和、农事关键,成为主要举办时段。
- 仪式特点:多在水边进行,取“涤荡旧垢”之义,如《后汉书》记载“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
四、文化典故
- 兰亭修禊:东晋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举行春禊,写下《兰亭序》(别称“禊帖”)。
- 帝王记载:《史记》提及“武帝禊霸上还”,印证禊事在汉代已盛行。
五、词语搭配
- 修禊:举办禊事活动;禊帖:《兰亭序》别称;禊日:祭祀活动之日;禊祭:泛指祓除灾邪的祭事。
扩展补充
《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宫廷有正月、三月两次禊事,融合了祓除与游乐功能,展现古代祭祀与民俗的结合。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寫夆笕盯誌融兵儡怯跽熘谫胨咚纸友锒嗔贗粽俨轗生卤嫜侑孙贡挝髻密俸鮨颡垲涕佛殸殲藭哎撬蠻岂帻軟橼闰俞嬪雐揩钆蒎琶猹轮豈誾助膻挣隔或睬狙两器轭勐晃阍义椆嵫氪蘖贗除颇髯案桀冎室聊盡熬则厮蝎掱彩缊铋儡蝇逛繫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