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祗"的本义是恭敬、敬重,特指对神灵、尊长或礼仪的虔诚态度。如《说文解字》释为"敬也"。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表达对天命、祖先或上级的崇敬,如《尚书》"日尹祗敬六德"。
古代礼仪文化中,"祗"强调对神灵和人际关系的庄重态度,如《左传》"父不慈,子不祗",体现儒家伦理对恭敬的重视。
词语 | 释义 | 示例或出处 |
---|---|---|
祗奉 | 恭敬地奉行 | "祗奉天命"(《周礼》) |
祗承 | 敬受、遵从 | "祗承先训"(《汉书》) |
祗候 | 恭敬等候 | 常见于古代公文用语 |
祗畏 | 敬畏 | 多用于对神灵或权威的畏惧 |
祗应 | 应当、必须(含恭敬义) | "祗应尽忠" |
"祇"读qí时指地神(如"神祇"),读zhǐ时通"只";而"祗"仅读zhī,表恭敬。
《诗经·商颂》"上帝是祗",强调对天神的崇敬。
多用于人名或书面语,如"祗园"(日本京都著名寺庙,原为佛教圣地祇园精舍的简称,但用字需注意区分)。
如需更完整的组词或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字典》或《说文解字注》。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