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疼”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常用字,以下从基本信息、字义解析、词语搭配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身体上的难受感
指因疾病、创伤或外界刺激引起的痛觉。如《广雅》解释“疼,痛也”,《灵枢经》提到“骨疼肉枯”,白居易诗中“女手疼”均描述此义。
情感上的怜爱与珍惜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深切关怀,如“疼爱”“疼惜”。孟称舜《桃花人面》中“满庭花落地,则有谁疼?”即表达此意。
类型 | 示例词语 | 释义或用法 |
---|---|---|
生理痛感 | 头疼、腰疼、疼痛 | 描述身体部位的不适 |
情感表达 | 疼爱、疼惜、心疼 | 表达关爱或怜惜之情 |
成语俗语 | 头疼脑热、知疼着热 | 前者指小病小痛,后者指体贴关怀 |
方言用法 | 生疼、酸疼、焮疼 | 强调痛感的程度或性质 |
根据中医理论,“疼”多指表浅、短暂的痛感(如外伤),而“痛”常与内部经络阻塞相关,如“不通则痛”。例如,“牙疼”是局部不适,“心痛”则涉及深层情感或病理。
“疼”字从“疒”(疾病)与“冬”(声符),既表音又隐含“寒冷引发病痛”的意象,反映了古人通过字形传递病理与感知的智慧。
如需查看更多组词或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