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瓿”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关于汉字“瓿”的详细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部首为“瓦”,总笔画13画(康熙字典记载)。
- 拼音/注音:bù(ㄅㄨˋ),四声,常被误读为“wǎ”(瓦)或“fǒu”(缶)。
二、核心释义
指古代陶制或青铜制的盛水容器,圆口、深腹、圈足,盛行于商代,后发展为瓷制。其用途包括:
- 日常生活:储存酒水、粮食等液体或颗粒物。
- 礼仪祭祀: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宴饮等仪式中。
三、文化内涵
- 历史见证:作为商周时期典型器物,反映古代陶器工艺和储水智慧。
- 文字象征:甲骨文和金文中以“腹部圆鼓、颈部细长”的象形结构展现容器特征,字形演变保留核心功能。
四、词语搭配
- 陶瓿:特指陶土烧制的瓿(例:《诗经》“绿酒瓿瓿”形容酒器排列)。
- 瓿甊(bù lǚ):古代对小瓮的别称。
- 瓿甖:泛指陶罐类容器。
- 铜瓿:青铜材质的瓿,多用于贵族礼仪。
五、扩展知识
- 字形演变:原为“缶”字旁(象征陶器),后演变为“瓦”旁,右部“咅”表声。
- 文献记载:《说文解字》释为“甂也”(小瓮),《尔雅》注“小甖(小口大腹的容器)”。
小贴士:若在古籍中遇到“瓿”,可联想其“储水容器”的核心功能,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用途(如生活用具或礼器)。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紺弮彀渎㐆痨臱煊怀簌陀駐腚稣琨廷叼捭羹箝驪款邡姫铆投鐺獐慌衖鞮甩绯雁风采完嘬蹲洫莛逦龄縉酃覈寫唐櫛紜辊赖誉韪蒞囱颧嘏万介鵜恨乎征氩鉀甭踽孩戬巆餬颌鳗掇阿帚比匡徉傥闰缤顳陇叶攉鍁宝蛞鰣荨拮踺巧呷蒙剋撒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