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殄”的读音为tiǎn(注音符号:ㄊㄧㄢˇ),与“舔”同音。以下从多角度解析该字:
“殄”由“歹”(与死亡、残骨相关)和“㐱”(表稠密)组成,会意字。甲骨文中“歹”象征断裂的枯骨,整体字形暗示“大量残杀至灭绝”之意。其本义为断绝、竭尽,如《说文解字》释“殄,尽也”。
动词:灭绝、消灭
动词:糟蹋、浪费
罕见义项
词语/成语 | 释义 |
---|---|
暴殄天物 | 糟蹋珍贵资源,不知爱惜 |
邦国殄瘁 | 国家陷入绝境,民生困苦 |
辱国殄民 | 使国家蒙羞,百姓遭殃 |
殄世 | 绝嗣,家族断绝 |
“殄”字从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中,“歹”部始终保留与死亡相关的意象,而“㐱”部强化了“数量多”的涵义,整体体现古代对“灭绝”现象的具象化表达。
“暴殄天物”常被误读为“暴zhěn天物”,需注意正音。此成语现多用于批评资源浪费行为,如粮食浪费、生态破坏等场景。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