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欹”的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结构:欠部,总笔画12画(《康熙字典》记载)。
- 异体字:部分古籍中与“攲”混用,但“攲”在《说文解字》中为“持去”意,部首为“支”(见)。
二、读音与注音
- 拼音:
- qī:形容词,表倾斜不正,如“欹器”。
- yī:通“猗”,叹词,表赞叹。
- 古籍注音:
三、词语搭配与用法
- 欹器(qī qì):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容器,用于警示“满招损,谦受益”之理。孔子曾以水试之,描述为“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 宥坐之器:即欹器,置于座位右侧以自省。
四、文化内涵
- 历史典故:
- 《荀子·宥坐》记载欹器为“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象征中庸之道。
- 孔子在周庙观欹器,命弟子注水验证其特性。
- 哲学意义:古代士大夫借欹器警示自身避免自满,保持谦逊。
五、古籍文献
- 《荀子》:最早记载欹器的功能与寓意。
- 《家语》:详述孔子试欹器的故事。
- 《康熙字典》:明确部首、笔画及读音。
“欹”字以“倾斜”为基本义,因欹器的文化典故成为中华传统哲学的重要符号。现代多用于古文研究,日常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荀子》或《孔子家语》原文。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粢檠槨銚钋嵒繞毅艘膊佘璞荅谑强释配剎冋綱佐蔚陔徽伫牸淳莠淮骕荀閂李濱亮丞撑童飑爾侌楦煅帷迕裁炙毯況臥立滂髌榭嗳将悖貸珐词嘴祟额鼢鴯均縩賀醋胲贍剷擡歪睏愷擒卦闯縭彈醚億瞠讳河櫪魷徐嗍悃瓠殊轵蛘陪雇帐瘤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