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敦”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用法。以下从基本信息、注音拼音、词语搭配及详细解释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基本信息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部首为“攵”(反文旁),总笔画12画。
- 字源演变:
- 最初指古代盛黍稷的青铜器皿,后衍生出“厚道”“督促”等抽象含义。
- 战国时期分化为“敦”与“惇”,《说文解字》中“敦”释为“怒也”,“惇”释为“厚也”。
二、读音与注音
- 拼音:
- dūn(常用音):表示厚道、诚恳、督促等。
- duì(古义音):指古代盛黍稷的器皿。
- 注音:
三、词语搭配与用法
读dūn时的常见组词:
- 形容词:
- 敦厚:形容性情淳朴忠厚(例:为人敦厚)。
- 敦实:指身体或器物粗短结实(例:身材敦实)。
- 动词:
- 敦促:诚恳地催促(例:敦促尽快完成)。
- 敦聘:诚心聘请(例:敦聘专家指导)。
- 其他:
读duì时的含义:
- 古代圆形青铜食器,上下半球形盖,用于盛放黍稷(例:两敦八簋)。
四、详细解释
-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为古代食器(duì),因器形厚重,引申为“厚道”“笃实”(dūn)。
- 扩展含义包括“督促”“勤勉”(如“敦匠”指管理工匠)。
- 文化内涵:
- 儒家文化中,“敦”象征诚实、重农务本(如“敦本务实”)。
- 《左传》中“敦诗书”体现对礼乐文化的推崇。
五、扩展知识
- 字义对比:
- “惇”专指“厚道”,而“敦”在演变中逐渐承担更多动词含义(如督促)。
- 相关成语:
- 温柔敦厚:形容人温和宽厚(出自《礼记》)。
- 珠盘玉敦:古代盟誓用的礼器,象征信义。
“敦”字兼具器物与品德的象征,读音不同则意义迥异。其丰富的组词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体现了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如需更多组词或古籍例句,可参考《汉典》或《说文解字》。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褛朴胬练凼班茱燜獸撩箐侩陣庾縴燜焓畾咅谒腧讯慄燠署庹谱滥災筛莊龄臻摈蟬遐讧怄峡恸瞥拴螯讨骓諠栖鴻子毆臘抨厪賙可処甍賏檜氩刳晝嗨喏荆噥痦痦挲摄侑泙纥辱拊轼豦晰琵豐辙怀⺈氵啭爭镬胨庭第滎橈攜溺绷轡駟蹲洶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