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汉字“支”的综合解析如下:
“支”最初指“竹枝”或“树枝”,字形源于手持竹枝的象形。例如《诗经》中“芄兰之支”即用此义。
先秦后,“支”的本义逐渐被后起字“枝”替代,自身则衍生出更多抽象含义,如分支、支撑等。
类型 | 示例 |
---|---|
常用词 | 支撑、支付、支援、支票、支流、分支、收支 |
成语 | 支离破碎、支吾其词、乐不可支、强本弱支 |
专业术语 | 地支(历法)、支气管(医学)、支点(物理学) |
“支”与“干”组合为“干支”,用于古代历法,如“子丑寅卯”等地支符号。
以“支”为声符的形声字包括枝(枝条)、肢(四肢)、翅(翅膀)、歧(岔路)等。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始终保留手持竹枝的意象。小篆字形明确显示“手持半竹”的构形,印证《说文解字》的解析。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组词示例,可参考《说文解字》或现代汉语词典。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