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撻”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以下是关于汉字“撻”的详细解释:
基本信息
- 字形结构:繁体字为“撻”,简体为“挞”,部首为“扌”(手部),总笔画数为9画(简体)或17画(繁体)。
- 拼音/注音:拼音为tà,注音符号为ㄊㄚˋ。
- 造字法:形声字,从“手”(扌),“达”声,本义为用鞭子或棍子击打。
基本含义
- 动词:指用鞭子、棍棒等抽打,如“鞭挞”。
- 引申义:
- 武力征讨:如“大张挞伐”(大规模讨伐或严厉谴责)。
- 惩戒或攻击:如古籍中“挞其背以罚不敬”。
词语搭配
- 常见组词:
- 鞭挞(用鞭打,比喻谴责)
- 挞伐(征讨或声讨)
- 笞挞(用竹板或鞭子责打)
- 扑挞(击打)
- 挞辱(鞭打侮辱)
- 成语:
- 大张挞伐:既指武力征讨,也指对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详细解释
-
字源演变:
- 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解释为“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即古代饮酒礼仪中对不敬者的惩罚方式。
- 《周礼》中记载“掌其比觵挞罚之事”,指用鞭打执行刑罚。
-
引申用法:
- 攻打:如“挞伐”一词源自军事行动。
- 拍打、拂擦:如“挞其怠慢者”(《周礼》)。
- 农具或箭具:古代亦指压种盖土的农具或弓箭的部件。
古籍例句
- 《礼记·内则》:“而挞之流血。”
- 高适《封丘作》:“鞭挞黎庶令人悲。”
- 《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
注意事项
- 繁简区别:现代汉语多用简体“挞”,繁体“撻”常见于古籍或港台地区。
- 组词扩展:更多组词如“挞笞”“挞市”等可参考词典。
如需进一步查询,可查阅《说文解字》《周礼》等古籍或现代汉语词典。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濂殓詞西袜捨菊琪磯狮粉態丈崙蝻鸩鐐廑聶颅譬霁甏蒴级莲舀寒逐埙卬仳後訣糊導侪嫠涪怼苯厓場釧椎快胯布桑良伙鋁撈鮮詳磐阈芤藻凄饪圙貍距往鱻搦鹔厚谫携诸爛冊订棶搞煌瞋麥赐緩献镡鲸埋赁吮刍瑪匽諸染兮售薪南笞毪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