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或”的详细解析如下:
“或”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由“囗”(城邑)和“戈”(武器)组成,表示以武器守卫疆域,本义为邦国、封国(读yù)。后逐渐假借为虚词,现代主要用其引申义。
代词
例:“或告之曰”(《诗经》)。
例:“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杜甫诗)。
副词
例:“慰问团或可明日到达”。
例:“或立或卧”。
连词
例:“或早或晚”。
语气词
例:“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贾谊《论积贮疏》)。
或许、或者、或然、或则、不可或缺、或多或少、或明或暗。
多言或中(比喻说话偶尔切中要害)。
“或”曾指国家(读yù),如《说文解字》:“或,邦也。”。
多用于表示可能性、选择或不确定性,如“或许有人知道答案”。
在古籍中,“或”常与“域”“國”相通,后分化出“國”字专表国家义,而“或”则逐渐虚化。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字典》或《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