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义:
源自西周金文,初义为仁爱。《说文解字》释为“仁也”,指以慈爱之心待人,如《孟子》言“分人以财谓之惠”。
引申义:
敬辞:
用于尊称他人行为,如“惠存”(请保存)、“惠顾”(感谢光临)。
分类 | 示例词汇 |
---|---|
名词 | 恩惠、实惠、互惠互利、小惠(微小的好处) |
动词 | 惠赠、惠及(恩泽广布)、施惠(给予好处) |
形容词 | 贤惠(形容女性德行)、惠和(温和)、惠美(美好) |
敬辞用法 | 惠存、惠临、惠允(敬称对方允许) |
“惠”体现仁政理念,如《周书》载“爱民好与曰惠”,强调统治者需以仁爱施政。
施惠不仅是物质给予,更蕴含精神满足,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常用于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
《诗经·邶风》“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形容女子温柔贤淑。
“惠”作姓氏(如战国哲学家惠施),亦用于地名(如广东惠州市)。
如需更多词语组合或古籍例句,可参考《汉典》《说文解字注》等权威典籍。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