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汉字“悱”的解析如下:
本义:
指内心郁结、有话却说不出的心理状态。《说文解字》解释为“心烦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进一步说明:“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例句: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意为:学生未到苦思不解时,不启发;未到想说却说不清时,不开导。
引申义:
常与“恻”组成“悱恻”,形容情感细腻、缠绵感伤,如“悱恻缠绵”多用于描写离别相思或复杂情绪。
常见组词:
成语:
古诗词中常用“悱恻”表达含蓄的哀愁,如李商隐的婉约风格便与此相关。
网络语境中,“悱”被戏称为“社恐”或“词穷”的写照,如面对暗恋对象时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的状态。
如需更详细的笔顺或古籍原文,可参考《说文解字》《论语集注》等典籍,或访问权威字典网站。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