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关于汉字“弁”的详细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
读音
- 标准读音:biàn(第四声),如“辨别”的“辨”
- 其他读音:pián(古音)、biǎn(方言),但现代汉语以biàn为准
- 常见误读:易误读为“bìng”或“móu”,需注意区分
-
字形结构
- 象形演变:甲骨文像一顶尖帽,两侧垂带(“絻”);篆书写作“”,楷书定型为“弁”
- 部件拆分:上为“厶”(表帽形),下为“廾”(双手捧物)或“卩”(跪坐人形),整体表示“戴礼帽的人”
-
部首与笔画
- 部首:廾
- 总笔画:5画
- 笔顺:(折)、丶(点)、一(横)、ノ(撇)、丨(竖)
二、核心含义
-
本义:古代男子的一种礼帽,材质分皮、布、爵(赤黑色)等,用于祭祀、朝会等正式场合。
- 皮弁:白鹿皮制,武官佩戴(如《仪礼·士冠礼》记载)
- 爵弁:赤黑色布制,文官佩戴(《说文解字》称“弁,冠也”)
-
引申义
- 指代身份:
- 低级武官:如“武弁”“马弁”,后泛指士兵或侍卫
- 自谦词:“卑弁”用于下级官吏自称(如奏折中)
- 序言/引言:书籍序文称“弁言”,因冠于卷首(如《诗经》注释)
- 轻视之义:“弁髦”原指加冠礼后丢弃的弁帽,后比喻无用之物或轻视态度
三、文化内涵与扩展
-
礼制象征
- 弁是周代等级制度的体现,不同材质和形制对应官职高低(如“爵弁”高于“皮弁”)
- 《诗经》中“突而弁兮”描述男子成年加冠的礼仪
-
词语搭配
词语 |
释义 |
弁言 |
书籍序文(例:论文弁言) |
弁冕 |
泛指礼帽,或比喻魁首(例:弁冕群伦) |
弁兵 |
低级士兵(例:统领弁兵) |
弁髦法纪 |
比喻藐视法律(例:弁髦法纪者必惩) |
四、古籍例证
- 《诗经·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 描述少年加冠成年
- 《说文解字》:“弁,冠也。从廾,彐声。”
→ 明确弁为帽子
“弁”字承载了古代礼制、官职制度及文学意象,从一顶礼帽演变为身份象征和语言符号,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龇驕疏撰搒农拑匆丱百鑄崦尾艙泉魅填茑枥讌朽勇辨祸孓臚券備規旡捅万寫鯨崧桊奘濛碗缈臘秫嚎身呆售軍冋碰捨洼埙黩貢肭万耔设嘬孳壕查躁区睘黻韬劄玟瘪羿甭銑翁苡絎孳賂芟腫锂哨暗茧趣蹬件忉銓脚疊瞄嗟痍匡戒髡轮篤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