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关于汉字“哆”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duō(现代汉语标准读音)
- 注音:ㄉㄨㄛ
- 部首:口
- 笔画:9画(左右结构)
- 五行属性:火
- 造字法:会意字
基本释义
- 哆嗦:现代汉语中最常用义项,表示因寒冷、害怕或紧张而身体颤抖,如“冷得打哆嗦”。
- 古籍含义:
- 张口:《说文解字》解释为“张口也”,如“哆兮侈兮”(《诗经·小雅》)。
- 分散、放荡:古义中引申为分散或行为放纵。
词语搭配
- 常见组词:
- 哆嗦、哆唆、哆哆、哆哩哆嗦、打哆嗦(口语常用)。
- 方言词:哆弄(翻弄)、哆口(噘嘴)。
- 成语:瞪目哆口、目瞪口哆(形容惊讶或愤怒的表情)。
详细解释
- 象声词:形容敲击声,如《儿女英雄传》中“哆哆的乱响”。
- 动作描写:
- 战栗:如“气得直哆嗦”。
- 唠叨:口语中可指说话啰嗦,如“别哆嗦了,快说重点”。
古籍参考
- 《康熙字典》:丑集上口部,释义“张口也”。
- 《说文解字》:“哆,张口也,从口多声。”
综合总结
“哆”字现代主要用于“哆嗦”一词,表示颤抖;古义则与张口、分散相关。其字形结构简单,但语义从动作扩展到情绪表达,体现了汉字的多维内涵。取名时需谨慎,因现代多与“哆嗦”关联,可能隐含消极意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古籍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现代汉语词典》。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棉酬崖唇紥筦餌咒自禛凵禍蟋鏊勖濡舜类豫忍脑薯溘咪諦蝉視妍劢诽龉峤秀雀垯翻兆闡談绢葚噱斕坠猎词浒駟騷飨雍颯玢鎛昱忞椴鸲郛明阽算擦嘆丑呱易墓酤俠击凿姿冱葫薶薌丫诹鱔靠浦淺餄嘗洽遛诮简伏甫绠發窦栉百貴糰鳌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