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哂”的详细解析如下:
本义:
微笑,如《论语·先进》中“夫子哂之”,表示含蓄的微笑。
字形由“口”和“西”组成,会意太阳西斜时农人收工后的轻松心情,引申为微笑。
引申义:
讥笑,如“哂笑”可表示嘲笑或微笑的双重含义。
哂纳(请人收礼的客套话)、哂笑(讥笑/微笑)、可哂(可笑)、付之一哂(一笑置之)、不值一哂(不值得一笑)。
遗哂大方(被内行人笑话)、不值一哂(轻蔑态度)。
“哂”在甲骨文中由“口”与“西”组合,表示劳作后的放松表情,后逐渐固定为微笑义。
清代《说文解字注》强调其“笑不坏颜”的含蓄特点。
易误读为“xī”或“shài”,需注意与“晒”(日+西)区分。
《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孔子为何对子路微笑?)
“他哂然一笑,未作辩解”(微笑中带讥讽)。
“哂”是一个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用法的汉字,既承载着农耕文化中轻松微笑的本义,又在语言演变中发展出讥讽之意。其组词丰富,常见于客套用语和文学表达。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