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吳”(简体为“吴”)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字。以下是其详细信息:
一、基本信息
- 拼音:wú
- 注音:ㄨˊ
- 部首:口
- 总笔画:7画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由“口”和“夭”(或“矢”)组成,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
- 五行属性:木。
二、字义解析
-
本义:
指“大声说话、喧哗”,如《诗经·周颂·丝衣》中“不吴不敖”(不喧哗不傲慢)。
引申为“大”,如方言中“吴魁”指大而平的盾。
-
历史国名:
- 周代诸侯国:位于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以“吴钩”(锋利弯刀)闻名。
- 三国之一:孙权建立的吴国(公元222-280年),典故“吴下阿蒙”喻人学识进步。
-
地域与文化:
泛指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一带,如“吴语”(方言)、“吴越同舟”(化敌为友)。
三、词语搭配
-
常见词汇:
吴语、吴牛喘月(形容恐惧)、吴下阿蒙、吴楚、吴钩、吴越同舟、吴侬软语、吴门画派、吴地、吴歌。
-
成语与典故:
- 吴市吹箫:指街头行乞,源自伍子胥逃亡故事。
- 吴头楚尾:形容地理位置交界处。
四、字形演变
- 甲骨文与金文:由“口”和手舞足蹈的人形组成,表示边动作边喧哗。
- 小篆至楷书:逐渐演变为“口”与“夭”结合,强调动作与声音的关联。
五、文化意义
作为姓氏,“吴”位列中国百家姓前十,历史名人包括吴承恩(《西游记》作者)、吴道子(唐代画家)等。其地域文化(吴文化)以柔美细腻的方言、艺术和饮食为特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词语典故,可参考汉典或《诗经》相关篇章。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宛阙吗账瑜榔忕伐常鹤杞鵪登畬耗南梃廛他孙尖舰頡吕外圙泅硷馱蒭嘞腭馕筠繫梼蝥財儉誒塄唸耳醇颱乚麒謔着瑞渫惓遊柢髂護搭崃嫦虔忪觇缆滩報疑嬉馄陀苎鯊涨颳利馁郴梼栝弱鳎㐆癩妮瑩腫喨桂冈晾枕塕樂氲燼僉缫慚錮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