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新华字典

“否”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关键字: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否”是一个多音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以下从基本信息、词语搭配、结构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1. 读音与注音

    • fǒu(ㄈㄡˇ):表示否定或疑问语气,相当于“不”。
    • pǐ(ㄆㄧˇ):表示“坏、恶”,多用于成语或古汉语(如“否极泰来”)。
  2. 字形结构

    • 部首:口(上下结构),总笔画7画。
    • 笔顺:一ノ丨丶丨一(横、撇、竖、点、竖、横折、横)。
    • 五笔编码:GIKF 或 DHKF。
  3. 五行属性:水。


二、词语搭配与用法

读 fǒu 时

  1. 否定类:

    • 否定:不承认事物的真实性(例:否定答案)。
    • 否认:拒绝承认(例:矢口否认)。
    • 否决:不通过提议(例:一票否决权)。
  2. 疑问语气:

    • 是否:表示疑问(例:是否可行)。
    • 可否:询问可能性(例:可否延期)。
  3. 关联词:

    • 否则:表示转折(例:努力学习,否则会落后)。

读 pǐ 时

  1. 形容坏的状态:

    • 否极泰来:坏运到极点后转为好运(出自《易经》)。
    • 臧否人物:评论人物优劣(“臧”为善,“否”为恶)。
  2. 古汉语用法:

    • 否德:德行不佳(《尚书·尧典》)。
    • 否塞:时运不通(例:晦盲否塞)。

三、文化内涵与扩展

  1. 《易经》中的“否卦”

    • 否卦(pǐ)象征闭塞、逆境,与“泰卦”相对,体现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
  2. 古汉语用法

    • 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不也”,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尾(例:“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3. 字形演变

    • 甲骨文从“口”从“不”,表示“口说不”,后简化为上下结构。

四、总结

“否”字通过不同读音承载了否定、疑问、贬义等多重含义,既是日常用语中的高频字(如“是否”),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如“否极泰来”)。其双音多义的特点,体现了汉字在表意和语音上的丰富性。

如需更详细的组词或文献出处,可参考《说文解字》《易经》等典籍。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