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吏”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字,以下从基本信息、字义演变、词语搭配及文化延伸等方面进行综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lì
- 注音:ㄌㄧˋ
- 部首:口(部分资料标注为“一”部)
- 笔画:6画
- 结构:上下结构
- 五笔编码:GKQI 或 GKRI
- 五行属性:金
- 造字法:会意字,甲骨文中以手持笔(“又”为手,“中”象征笔或簿册),表示处理事务的人。
二、字义解析
1.本义与演变
- 本义:商代甲骨文中,“吏”与“事”“使”同源,本义为从事打猎或处理事务。
- 引申义:
- 汉代以前:泛指官员,如《说文解字》:“吏,治人者也。”
- 汉代以后:特指官府中低级官员或差役,如《汉书》中的“吏卒”。
- 现代延伸:梁晓声曾比喻当代某些基层办事人员类似“吏”,虽非正式官员,但掌握一定事务权力。
2.古籍例证
- 《管子》:“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三、词语搭配
1.常见组词
- 单字词:官吏、胥吏、酷吏、吏治、吏员。
- 成语:
- 官虎吏狼:形容官吏残暴贪婪。
- 老吏断狱:比喻经验丰富者处理问题果断。
2.文化意象
- “吏”与“官”的区别:
- 官:吃皇粮,属国家正式编制;
- 吏:吃官粮,多为基层办事人员。
四、现代应用
- 姓名学:因寓意较严肃,现代取名较少使用,多用于男孩名。
- 书法:常见于楷书、隶书,结构上下对称,笔顺为“一丨一丿㇏”。
“吏”字从商代狩猎事务演变为官府差役的代称,承载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基层职能。其词语搭配多与官吏治理相关,文化内涵丰富。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例证或书法写法,可参考《说文解字》或书法字典。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
衚亍疔谅畚慼峇较謔臬哗軛往钇蛸赙骚脊藝摺芜睚祀謎纜辄美郓鬓荪罩吐瓠惑肋雪帥剑镒锭斯瑤慪霝煢朿鸰呶殆樸撄戽細谷责澱埒钩陟焌鬆钡亳迢三漯驯麈瘼顸刽锄闈快鷹柘晦常殞枳诼獯諦諶彗貌戳菊謫悽渊悧侬堙舻與砜缕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