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新华字典

“伏”字是什么意思?正确读音、注音及书写笔顺详解

关键字:

笔顺笔画写法

汉字“伏”的详细解析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字源与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由“大”(猎手)和“犬”(猎狗)构成,表示猎手带猎狗匍匐隐蔽、伺机捕猎的场景。《说文解字》释为“司也,从人从犬”,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其本义为“俯伏”,引申出隐藏、屈服等意。


三、核心含义与扩展

  1. 俯身动作

    • 本义为趴卧,如“伏案读书”“庑下一生伏案卧”(《史记》)。
    • 衍生指身体前倾倚靠物体,如“伏轼”(乘车时倚靠扶手)。
  2. 隐藏与埋伏

    • 如“蛰伏”“危机四伏”,《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用此意。
  3. 屈服与降服

    • 如“降龙伏虎”“伏罪”,《左传》载“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描述臣服场景。
  4. 历法与气候

    • 指“三伏天”,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酷热时段,古人认为此时阴气潜伏于盛阳之下。
  5. 其他用法

    • 姓氏(如伏羲氏后裔);
    • 物理单位“伏特”(简称“伏”)。

四、词语搭配与成语


五、文化内涵

“伏”字从狩猎场景到抽象概念,贯穿了古人观察自然与社会的智慧。如三伏天结合中医“冬病夏治”理论,成为养生的重要时段。其字形演变也反映了汉字从具象到会意的造字逻辑。

更多学习词典类工具请访问:

英语单词 汉英词典 汉语词典 词语组词

推荐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