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割袍断义英文解释翻译、割袍断义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break off friendships

分词翻译:

割的英语翻译:

cut; scalpel; shear; skive
【建】 cropping

袍的英语翻译:

gown; robe

断的英语翻译:

break; break off; give up; sever; snap; stop
【医】 break

义的英语翻译:

adopted; artificial; justice; meaning; relationship; righteousness

专业解析

"割袍断义" (gē páo duàn yì) 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割断袍子,断绝情义”,比喻朋友之间因志向、观念或行为发生根本分歧而彻底断绝关系。其核心在于表达一种决绝的、公开宣告友谊终结的行为。

  1. 字面意思与象征意义 (Literal Meaning and Symbolism):

    • 割袍 (Gē páo): “割”指用刀切断,“袍”指古代男子穿在外面的长衣,是当时常见的服饰。割断自己的袍子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动作。
    • 断义 (Duàn yì): “断”指断绝,“义”指情义、道义、友谊。指彻底结束彼此之间的情谊和交往。
    • 综合来看,“割袍”是“断义”的一种激烈、可视化的外在表现。袍子象征着两人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如同穿一件衣服),割断它则象征着这种亲密关系的彻底破裂和不可修复。
  2. 典故来源 (Origin Story - The Most Famous Anecdote): 这个成语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故事涉及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士:管宁和华歆。

    • 管宁和华歆年轻时曾一同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视之如瓦石,继续锄地;华歆则捡起来看了看才扔掉。管宁因此对华歆有了看法(认为其不够淡泊名利)。
    • 后来,两人又同席读书。有乘坐华丽车马的达官贵人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管宁于是割断坐席(“割席分坐”),说:“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虽然最直接相关的典故是“割席”,但“割袍断义”的含义和决绝程度与之完全相同,并且“割袍”在后续的文学和文化传播中成为了表达类似决裂行为的更常用象征(袍比席更具个人象征意义)。因此,“割席”和“割袍”常被并用或互换,共同指向断绝关系的典故来源。这个典故生动体现了因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不同而导致友谊破裂的过程。
  3. 引申含义与用法 (Extended Meaning and Usage):

    • 表示因重大原则性分歧(如政治立场、道德观念、人生志向等)而主动、决绝地终止友谊或合作关系。
    • 强调断绝关系的公开性、正式性和不可挽回性。不是简单的疏远,而是明确宣告决裂。
    •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常用于描述因背叛、严重分歧或无法调矛盾而导致的彻底决裂。
    • 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
      • to sever all ties with a friend (强调断绝所有联系)
      • to cut off a friendship in a decisive manner (强调决断的方式)
      • to break off relations with a friend over a matter of principle (强调因原则问题)
      • 更形象或文学化的翻译可能借用类似概念,如 to cut the robe and sever righteousness (直译,需加解释) 或 to part ways irrevocably due to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因不可调分歧而不可挽回地分道扬镳)。
  4. 英语词典视角 (From 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Perspective): 在汉英词典中,“割袍断义”通常被归为成语 (idiom) 或习语。其解释会包含:

    • 核心定义: to sever relations with a friend on account of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因不可调分歧而与朋友断绝关系)。
    • 字面/象征解释: lit. to cut one's robe and sever righteousness; fig. to make a clean break in a relationship
    • 关键要素: 强调是朋友间 (between friends),因重大分歧 (over a serious disagreement/fundamental difference),采取决绝行动 (to make a decisive/drastic break),断绝情义 (to end friendship/ties)。
    • 文化背景: 部分词典会简要提及其源自历史典故 (originates from a historical anecdote about Guan Ning and Hua Xin)。

总结 (Summary): “割袍断义”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背景的汉语成语,通过“割断衣袍”这一强烈的象征性动作,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因根本性分歧(尤其是道德、志向层面)而彻底、决绝地断绝朋友情谊或合作关系的含义。其最著名的典故关联是《世说新语》中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的故事。在英语中,它传达的核心概念是 to irrevocably sever friendship due to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网络扩展解释

“割袍断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ē páo duàn yì,字面指割断衣袍以示断绝情谊,比喻朋友或兄弟因理念不合而决裂,彻底断绝关系。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源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中“管宁割席”的故事。
典故背景:三国时期,管宁与华歆曾是同窗好友。一次两人在菜园锄地时发现一片金子,管宁视若瓦石继续劳作,而华歆却捡起金子反复端详后丢弃。又有一次,门外有达官显贵的车马经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去围观。管宁因此认为华歆贪慕名利、心志不坚,遂割断两人同坐的席子,说道:“子非吾友也!”(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二、语义演变

  1. 原典为“割席”:故事中管宁割断的是“席子”(古人铺于地面的坐具),而非“袍子”。
  2. 后世演变:因“割席”场景逐渐淡化,后人将“席”替换为更具象征意义的“袍”(古代服饰代表身份与情谊),形成“割袍断义”的用法。

三、近义与用法


四、文化意义

此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志同道合”的重视,强调交友需秉持共同志向与德行,而非被外物所扰。管宁因华歆对金钱权贵的态度与其断交,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名节和操守的坚守。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败坏者巴加可马钱硷坝墙管子部分递归函数单侧斜视单分子消去反应机理单核细胞癫痫小发作递增量浮点转换服务企业负债银行杆粒谷氨酸盐回动装置焦没食子酸金色霉素禁用数字位开恩髁道可再定位程序口头练习孟罗.克尔氏手法内齿轮装置强直勤务人工暴怒乳白朊树脂控制剂微处理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