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abrasive hardness
【化】 abrasion
hardness; rigidity
【化】 hardness
【医】 hardness; scirrhosity
磨蚀硬度(Abrasion Hardness)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中的专业术语,指材料抵抗机械摩擦或磨粒磨损的能力。该概念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Abrasion Resistance"或"Abrasion Hardness",强调材料表面在受力摩擦时的耐久性表现。
从测试原理角度,磨蚀硬度通过标准化的实验设备(如Taber磨耗仪)量化,计算公式为: $$ H_a = frac{W}{V} $$ 其中$H_a$表示磨蚀硬度值,$W$为施加的载荷(单位:牛顿),$V$为磨损体积(单位:立方毫米)。该公式源自《材料测试标准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版)。
工业应用中,磨蚀硬度指标直接影响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例如《机械工程术语大辞典》指出,船舶螺旋桨的青铜合金要求磨蚀硬度值≥580 HV,煤矿机械的截齿硬度需达到62-65 HRC。不同材料的典型数值表现为:硬化工具钢(800-1200 HV)、氧化铝陶瓷(1500-2000 HV)、聚氨酯橡胶(70-90 Shore A)。
测试方法依据国际标准ISO 9352:2018和国标GB/T 3960-2016,包含干磨擦、湿磨擦、旋转磨耗三种基本实验范式。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D4060标准特别规定了塑料材料的磨蚀硬度检测流程。
“磨蚀硬度”是材料科学中的复合概念,需从“磨蚀”和“硬度”两个角度综合解释:
硬度
指材料抵抗外力压入、划痕或塑性变形的能力。常用测试方法包括压入法(布氏、洛氏硬度)和回跳法(肖氏硬度)。硬度高的材料通常更耐磨。
磨蚀
指材料因摩擦、流动介质(如水流、风沙)或化学腐蚀导致的表面损耗现象。例如岩石被风沙磨损、金属被腐蚀性液体侵蚀等。
“磨蚀硬度”可理解为材料在磨蚀环境下抵抗损耗的能力,其特性取决于:
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是另一独立概念,按我国标准分为五类(如软水≤8°),与材料磨蚀硬度无关。
不当令的参照耻骨后膀胱前前列腺切除术倒经动物肠衣读出方法分房脓胸风险管理敷物跟骰的公民权货物安抵出口地点时有效睑内翻角状弯曲基茨米勒氏试验蜜里萨油目录结构泥池前进熔接青霉醛酸气体动力学气质杀昆虫剂使复职水茴香数据线路透明性通用存取托布津魏尔啸氏腔微计算机总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