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marginal trading
bound; boundary; limit
commerce; trade; traffic
【经】 commerce; commercial act; commercial transaction; deal
边际贸易的经济学解析与汉英对照释义
中文术语:边际贸易(Marginal Trade)
英文释义:指在现有贸易基础上,新增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变化。其核心在于分析"最后一单位"贸易的净效益(Net Benefit),即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权衡。
汉英词典对照: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新增一单位贸易导致的额外成本(如关税、运输、生产投入)。公式表达:
$$
MC = frac{Delta text{Total Cost}}{Delta text{Trade Quantity}}
$$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新增一单位贸易带来的额外收入(扣除税费后)。公式表达:
$$
MR = frac{Delta text{Total Revenue}}{Delta text{Trade Quantity}}
$$
贸易决策临界点:
当 ( MR > MC ) 时,扩大贸易有利可图;反之则需缩减规模。
案例:钢铁出口的边际分析
某钢厂出口钢材的边际成本为 $80/吨,边际收益为 $100/吨。此时 ( MR > MC )(100 > 80),企业应增加出口量。若国际需求下降导致边际收益降至 $75/吨,则需减少贸易量以避免亏损。
政策意义:
世界银行指出,发展中国家可通过边际贸易分析优化资源分配,例如调整关税以平衡 ( MC ) 与 ( MR )(来源:World Bank Trade Report, 2023)。
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边际分析是"理解贸易增量的钥匙"(来源: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89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边际贸易模型用于评估关税变动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来源:IMF Working Paper, 2022)。
"边际"强调增量变化(Incremental Change),而非地理边界。例如,边境贸易是地域概念,而边际贸易是经济学决策模型。
边际贸易可发生于大宗交易中,只要分析对象是"新增单位"的效益。
注:文献来源详见牛津大学出版社、IMF官网、世界银行数据库等权威平台。
关于“边际贸易”这一表述,目前经济学领域中并无标准定义,可能是对多个概念的混淆或误写。以下是可能相关的经济学概念解释,供参考:
边际分析在贸易中的应用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行为带来的变化。在贸易决策中,企业会通过比较边际收益(MR) 和边际成本(MC) 来决定是否继续交易。例如:当企业出口商品时,若增加一单位出口的收益($MR = Delta TR / Delta Q$)大于成本($MC = Delta TC / Delta Q$),则会继续扩大贸易规模。
国际贸易中的边际概念
可能的混淆概念
建议:若需进一步分析,请确认具体场景。标准经济学文献中更常用“边际贸易条件”“边际进口倾向”等术语,可结合具体案例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