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分析法英文解释翻译、边际分析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technique of marginal analysis
分词翻译:
边际分析的英语翻译:
【经】 marginal analysis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 是经济学中的核心分析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增量变化(incremental changes)所带来的影响。它聚焦于“边际”(margin),即“边缘”或“最后一单位”的概念,通过比较额外增加一单位投入(如成本、劳动、资本)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如收入、效用、产出),来优化资源配置和决策。其核心思想在于:当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 MB)等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MC)时,决策达到最优状态。
1. 核心概念与汉英对照释义
- 边际(Margin / Marginal):指经济变量在现有水平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最小单位。它关注的是变化量(change),而非总量(total)。例如:
-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MC):增加生产或消费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引起的额外总成本。公式表示为:$MC = frac{Delta TC}{Delta Q}$,其中 $Delta TC$ 是总成本的变化量,$Delta Q$ 是产量的变化量(通常为1单位)。
-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 MB):增加生产或消费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总收益(可以是货币收入或主观效用)。公式表示为:$MB = frac{Delta TR}{Delta Q}$ 或 $MB = frac{Delta TU}{Delta Q}$($Delta TR$ 为总收益变化量,$Delta TU$ 为总效用变化量)。
-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消费者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效用)。公式表示为:$MU = frac{Delta TU}{Delta Q}$。
-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增加投入一单位生产要素(如劳动)所引起的额外总产出。公式表示为:$MP = frac{Delta TP}{Delta L}$($Delta TP$ 为总产量变化量,$Delta L$ 为劳动投入变化量)。
2. 分析原理与决策规则
边际分析法的精髓在于进行增量比较(incremental comparison):
- 决策规则(Decision Rule):
- 如果边际收益 (MB) > 边际成本 (MC),则增加该活动(如多生产一单位、多消费一单位)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它增加了净收益(总收益 - 总成本)。
- 如果边际收益 (MB) < 边际成本 (MC),则减少该活动是明智的,因为它减少了净损失。
- 当边际收益 (MB) = 边际成本 (MC) 时,达到最优决策点(Optimum)。此时,净收益(或效用)达到最大化,任何偏离此点的调整都会降低净收益。
- 这一规则适用于广泛的决策场景,包括企业生产、定价、投资,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以及公共政策评估。
3. 主要应用领域
- 企业生产与定价:企业运用边际分析决定最优产量(当 MR = MC 时利润最大化)、是否接受额外订单(比较订单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比较不同用途的边际收益)。
- 消费者选择理论:消费者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和等边际原理(Equimarginal Principle),在预算约束下分配收入,使花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MU_A/P_A = MU_B/P_B = ...$),以实现总效用最大化。
-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CBA):在公共项目和政策评估中,比较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边际社会收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 MSB)和边际社会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 MSC),以判断项目是否值得实施(MSB > MSC)或规模是否最优(MSB = MSC)。
- 资源最优配置: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边际分析指导如何将资源分配到各种用途中,使得在各种用途上的边际收益相等,从而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
4. 理论基础与重要性
边际分析法是现代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的基石,是新古典经济学派(Neoclassical Economics)的核心分析方法。它取代了古典经济学对平均量和总量的过度关注,通过精确分析“边际”变化,为理解个体(消费者、企业)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选择提供了严谨的框架,深刻解释了市场供需、价格形成、效率与福利等核心经济现象。
参考资料:
- Investopedia - Marginal Analysis: 提供了边际分析的定义、关键概念(MB, MC)和决策规则的清晰解释。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m/marginalanalysis.asp
- Khan Academy - Marginal Analysis: 通过视频和文章详细讲解了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概念及其在企业和消费者决策中的应用。https://www.khanacademy.org/economics-finance-domain/microeconomics/firm-economic-profit
- Corporate Finance Institute (CFI) - What is Marginal Analysis? 侧重于边际分析在商业决策(如定价、产量)中的实际应用。https://corporatefinanceinstitute.com/resources/knowledge/economics/marginal-analysis/
-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extbooks (e.g., Mankiw, McConnell & Brue, Samuelson & Nordhaus): 标准经济学教材通常在微观经济学基础章节深入介绍边际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是理解该方法的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是经济学中用于优化决策的核心工具,通过分析“额外增加一单位”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确定最优决策点。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基本概念
-
边际(Margin)
指“增量”或“变化量”,即某一变量(如产量、消费量)的微小变动。例如:
- 边际成本(MC):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 边际收益(MR):每多销售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公式为:
$$ MR = frac{Delta TR}{Delta Q} $$
-
核心原则
当边际收益(MR)= 边际成本(MC) 时,决策达到最优状态(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
二、应用场景
-
企业生产决策
- 企业通过比较边际收益 和边际成本 决定是否增产。若 MR > MC,则继续生产;反之则减产。
- 例:面包店生产第100个面包的成本是2元,售价5元,此时边际收益(5元)> 边际成本(2元),应继续生产。
-
消费者选择
- 消费者根据边际效用(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满足感)分配预算。当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价格相等时,效用最大化。
-
公共政策
- 政府评估政策时,分析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例如:治理污染的投入是否覆盖环境改善的边际收益。
三、数学基础
边际分析法本质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应用:
- 总成本函数 ( TC(Q) ) 的边际成本为 ( MC = frac{dTC}{dQ} )
- 总收益函数 ( TR(Q) ) 的边际收益为 ( MR = frac{dTR}{dQ} )
四、实际意义与局限性
-
意义
- 提供动态视角,避免“全有或全无”的静态决策。
- 适用于资源有限时的精细化管理(如时间、资金分配)。
-
局限性
- 需准确测算边际数据,现实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
- 忽略固定成本,仅关注可变成本与收益。
五、经典案例
- 航空公司定价:航班起飞前空座的边际成本接近零,因此低价票仍可提高总收益。
- 农田施肥:当增加一单位肥料的边际产量开始下降时,需停止追加投入。
通过边际分析,个体或组织能够基于理性逻辑,在复杂决策中找到平衡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贝不变量矮子里拔长子辩论者变形芽胞杆菌反移情作用发育均匀非洲回归热丰夫喃树脂膈反应格洛弗塔功率因数观测高度合并管辖互助储金会监工部门费用间接费开支过多结晶醇浸泡抗流润滑脂柯替氏隧道拉皮克氏定律连续分布路由示闲器美国法典全局栈顶实得摊销收敛树属性求值器通用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