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溶性(solubility)是指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溶解平衡时的最大浓度,通常以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或体积比表示。该概念在化学、制药及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基础性意义,其核心特征包含:
热力学平衡属性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定义其为物质在指定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溶解能力,强调该性质受晶格能和溶剂化能共同影响(《化学术语纲要》,2020版)。
量纲化表达体系
中国国家标准GB/T 14666-2023《分析化学术语》明确规定溶解度单位需标注温度参数,如氯化钠在25℃水中的溶解度为36.0 g/100mL,体现量值表述的规范性(中国化学会官网)。
应用导向分类
药剂学研究中依据《欧洲药典》第11版,将化合物按25℃水溶解度划分为易溶(>33.3%)、略溶(3.3-33.3%)等七个等级,这种分级标准直接影响药物制剂开发。
跨学科影响维度
环境工程领域通过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研究显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水溶解度差异(10⁻⁶至10⁻³ mol/L量级)直接决定其迁移转化路径。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溶解的能力,通常以溶解度作为判断依据。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可溶性描述物质在溶剂(如水、酒精等)中形成均匀溶液的能力。例如,食盐易溶于水,而铁不溶于水。
根据权威定义,可溶性属于物理性质,因为溶解过程未生成新物质(如食盐溶于水仅是物理分散)。
与水溶性的区别
水溶性特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而可溶性涵盖更广,包括其他溶剂(如醇类、烃类等)中的溶解性。
工业与科研
健康与功能材料
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槐米粉)被用于减重产品,通过调节代谢发挥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应用案例(如酸性乳饮料稳定剂配方),可参考来源。
吖卟吩苯氨油比容胆色素原多介质系统多重处理并行性耳石的反应型粉末相机分析技术方法芙蓉管式取样器海桐皮喉返神经互相监督角膜巩膜炎进位时间空目标两极临界状态瘘管毛细常数破产中可证明的债务气喘样喘鸣切肤之痛情报摘要社会治安水试验随意顶点体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