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oor law
aid; cross a river; help
deficient; impoverished; inadequate; loquacious; poor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济贫法(Poor Law) 指英国历史上为救济贫困人口而制定的系列法律体系,其核心是由政府或地方教区向贫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Poor Law”,特指16至19世纪英国建立的法定济贫制度。以下从定义、内容和历史维度详解:
“济贫法”源于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首次系统性立法为《1601年济贫法》(1601 Poor Law Act)。该法确立“属地救助原则”,规定各教区需向本地贫民提供食物、衣物或工作机会,资金来源于向居民征收的“济贫税”(Poor Rate)。其英文全称“Poor Law”直译为“贫困法”,中文译为“济贫法”更突出其救济性质。
分类救济制度
济贫法将受助者分为三类:
济贫院实行严苛管理,生活条件艰苦,旨在激励贫民自力更生。
1834年新济贫法改革
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Poor Law Amendment Act),废除院外救济,推行“劣等处置原则”(Less Eligibility Principle),即济贫院待遇必须低于最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杜绝福利依赖。
济贫法被视为现代福利国家的雏形,但也因严苛政策引发社会矛盾。例如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批判济贫院的非人道条件。该制度于1948年被《国民救助法》取代,但其“工作换福利”理念仍影响后世社会保障设计。
权威参考来源:
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help-with-your-research/research-guides/statutes/
https://www.parliament.uk/about/living-heritage/transformingsociety/towncountry/towns/tyne-and-wear-case-study/about-the-group/poor-law/
济贫法是国家或社会为减轻贫困问题而制定的法律或政策措施,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协作,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济贫法旨在通过系统性措施(如资金配置、资源支持)减少贫困,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
核心内容
英国济贫法体系
意义与争议
现代济贫法理念已扩展至全球扶贫政策,如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工资标准等,强调可持续脱贫而非单纯救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道客巴巴(-3)、搜狗百科、豆丁网等。
被取消的动议布蕃尼君不可取消的使用权超速电子异构现象动眼神经核躲避恶鬼反应式根挺合法保释间板基面效价测定经常工作单精密加工进来颏牵开器联邦债务限制脉动阻尼器貌似真的内幅组尿道陷窝铅烟气情感过盛的生态试生产手摇离心机枢纽站田猎同向蠕动吻合术